三伏天快到了,学会“热养生”

三伏天快到了,学会“热养生”,来年更康健!

三伏天快到了,学会“热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季节,同时也是养生的最佳时期。天热人的毛孔是开着的,容易受到寒风、邪气的侵袭,导致体弱。因此,三伏天养生,首先要防止“三邪”,即暑邪、湿邪、寒邪。

一、暑邪

天热流汗时,津液会被带走,而津液进一步缺乏则会导致血液运行能力变弱,血液运行变慢。若流汗过多,会使血液粘稠。

二、湿邪

夏天一般都多雨,此时湿气特别容易“趁虚而入”。在中医学看来,“湿邪通于脾”,容易影响脾胃功能,出现厌食、腹胀、腹泻、消瘦、精神不佳等症状。

三、寒邪

夏天出汗后吹风、空调过凉、饮食贪凉等都是导致寒邪入侵人体的原因。寒邪可导致肢体关节出现疾病,如风湿病、关节炎等。

三伏天快到了,学会“热养生”

防病“三毒”,必须做到“热养生”

中医学讲养生要顺应季节,借天地之势,使身体更健康。夏季天气炎热,可采用“热养生”法,达到以热制热。

而且“热养生”不等于让自己热起来,故意出汗,而是通过调整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避免寒凉入侵身体。

01少吃生冷食物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生冷的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吃不好会引起肠胃疾病。隔夜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要尽量少吃,饮食方面也要清淡。

02泡热水脚

夏季泡脚,有助祛除暑湿,使人神清气爽,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水的温度应该在40℃左右,脚泡的过程中,要不停地加热水,以免水温下降。

03洗热水澡

经常洗热水澡能把身上的汗液冲洗一遍,使毛囊和皮肤保持干净,还能使皮肤透气,加速皮肤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icon,有利于体内的散热,促进新陈代谢。温度不能超过40℃。

04解暑饮热茶

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用喝热茶的方式,使体内散发出热气,达到消暑的功效。经常喝热茶后,皮肤会慢慢发汗,而发汗则有助于热量在体内散发。恰恰相反,喝冷饮很难把热气排出体外,只是口腔感觉冷了点。

05运动不可少

据《黄帝内经》所述,夏季养生要“使气得泄”,意思是说,夏天人要气向外宣发,即排汗。运动对于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加强对热量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不过千万不能做太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太极拳、跳操等。

06睡觉不贪凉

人体在熟睡状态下,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此时如果贪凉开空调不盖被子,特别容易使寒气侵入体内,使身体生病。因此,三伏天不能睡懒觉,不能贪凉。

在《黄帝内经》中也提到,夏季养生要“无厌日”,也就是说,夏天不要憎恨太阳。

阳光有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可使人体温度上升,达到驱寒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伏天   黄帝内经   津液   生冷   热茶   美文   夏季   体内   血液   温度   夏天   食物   皮肤   人体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