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心配荷语

一池荷念,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开在我的碎碎念里,开在朋友圈的晒图里,我终是因各种原因没能酣畅淋漓地去欣赏过一次荷之美,而荷塘的潋滟花色,罗裙翠绿,云水禅心却让我魂牵梦绕。

自古,荷,就惊艳着时光,染香了岁月,它又一直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有着浅浅的遇,淡淡的忘,深深的醉,也才会在各个年代留下不同形式的诗词歌赋,词里诗外留下诸多荷的永恒之美!

当荷花开遍北宋时,周敦颐赞叹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把对荷的赞美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无人企及,也因此常常出现在后人的作品里,借以抒发比喻清廉纯洁之美、高雅之气。

千百年来,雨和荷有着纠缠不清的关联。在轻柔的细雨中,“河盘敲雨珠千颗”映在了眼眸里,听雨水与荷塘交织缠绵成一曲古风的悠扬,顿生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惬意!在历代荷之作品中,文人雅趣,皆喜赏荷观雨,尤其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早年赏荷时写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想想多么唯美的意境,醉在其中,也只有爱荷之人才会吟出如此之绝句,此时纯真少女的她一如荷花般灿烂清婉,不受世事无常之扰;可到了中晚年后,她历经时代变迁、世事沧桑,再观荷时,词人心中的万般忧虑与无奈也只可对荷倾诉,于是写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彼时的她,也许唯有面前一池残荷聊以宽慰愁和忧。多少人读后,感同身受,随后被谱成曲,广为传唱。

人们在生活中以不同形式抒发着自己的爱荷之情,其中拍摄荷花的摄友们可以称得上佼佼者,他们不厌其烦,不怕风吹日晒,而且独具灵巧心思,各种道具、后期,把荷的一生在各种光影下的四季之美,巧妙地展现出来,也许只有爱荷之人才会如此痴迷不悟,把荷的淡雅、高贵、清廉、水墨、迷离、脱俗,无声地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当看到朋友圈的荷之图,总会徒留一念执想。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外出赏荷。临近水乡,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澄碧的水面正开着大朵大朵各色素净的花。我来到一池莲花前,朵朵盛开,它的花瓣外粉内黄,尤为通透,好似莲心就是一盏亮着的灯,玉肤凝脂,让人觉得是神话里的那盏宝莲灯再现,迎霖出浴,浅笑嫣然,与李商隐的诗句“唯有绿荷,卷舒开合任天真”不谋而合。

正当我回身之际,一个手捧相机的中年男子正伸长脖子找着什么,我诧异地看过去,他嘴里嘟囔着“可惜了,可惜了,并蒂莲被人摘了,昨早还在……”原来并蒂莲是万分之一的出现概率,非常不容易遇到,他痴情于并蒂莲,并且已经跟踪观察了十来天。只见他满脸写满怅惋,只有对荷花的爱深入骨髓的人才有的表现。

也不知从何时起,我对荷生出敬仰之心、爱恋之情,当然达不到这位中年男子那么极致的程度,但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无论是第一片叶尖初出水面,还是枯叶折枝没于荷塘,无不吸引我的痴迷关注。以前,每每驻足荷塘,面对风中摇曳的荷花,轻点胭脂也好,粉黛环翠也罢,都会让我心驰神往。在那样惊艳的时光里,灼而不妖,视线、余光、心思,无一不缱绻在鸳鸯戏水的荷之深处,一番缠绵沉浸其中,忘却人间况味。

痴于荷韵,执笔间,忽觉胸中荷花盛开,想到此,指畔间禁不住溢出墨香来,提起拙笔,灵光乍现,只为抒写心中的一池荷香满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周敦颐   内黄   澄碧   拙笔   并蒂莲   莲心   词人   清廉   荷塘   文人   美文   淋漓尽致   中年男子   世事   惊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