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活着?找寻生活的意义,生病之后的反思

你会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吗?会想要问问自己“我是为什么而活?生活的意义到底又是什么吗?”

我为什么活着?找寻生活的意义,生病之后的反思

接下来的文章想和大家讨论更多有关于“我”的话题,这也是我基于最近阅读有关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相关观点得到的一些感想,觉得对我很有启发,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讨论呦~

那就进入今天的话题——认识自我,生活的意义。今天主要围绕生活的意义、生命之间的联系以及巩固意义三个递进层面展开。

当我开始思考“我是为什么而活,生活的意义到底又是什么?”的时候,确实是在我人生低谷,遭遇失败的时候。就是现在,我生了很严重的病,并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当周围的朋友们都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积极前行的时候,我却被按下了暂停键。仿佛觉得自己除了挣扎生存,就不能再去探寻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了,无可避免地陷入到自卑之中。

这个时候,我发现,生活必须要有意义,如果认为生活没有意义,那么生命将不会延续。那到底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我发现,我并不能准确地说出它,但它似乎可以体现在我对待事物的态度、我的习惯、我的野心、我的一举一动,这些都蕴含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我对我自己的看法。而每个人对待世界的态度、习惯野心等等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通俗点讲就是“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个体心理学认为,从个人在人类整体的族群中而言,每一种生活的意义都含有其错误的成分,而且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变化。但我们可以将这些意义分出高下:美好或者糟糕,误差较大或者误差较小。从而我们会慢慢发现美好或者糟糕的意义都具有哪些特点,进而站在我们人类层面上给“生命的意义”提出共同的尺度,比如我们都希望获得更高的收入,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每个人生命的意义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得到修正。我们总是在面对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来自于个体与外界的联系。

因为人类生命的脆弱性,我们不能脱离群体独自存在,为自己的幸福亦或者种群延续,所以我们不得不和别人发生联系。因此,第一层面,即我们必须要在群体中得以生存,简而言之就是职业问题;第二个层面即我们如何群体中获得地位,以便于我们可以合作或者分享合作的利益,这也可以被称为社会关系。最后一个层面即亲密关系,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这一事实。个体心理学发现,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囊括在这三个层面之下。

进而我们会发现,生活的意义要对同伴产生兴趣,要有社会存在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巩固生活的意义呢?从上面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对同伴产生兴趣以及要有社会存在感的前提是,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而采取的方式则是合作。

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是因为我们必须领会人类的重要性是依照对别人生活所做的贡献而定。刚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会有些疑惑,奉献难道就是要我不计一切毫无保留地付出一切吗?当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能提出这个问题,我就已经在逃避生活了。

个体心理学非常重视合作。合作可以给我们带来面对生活的勇气,提高我们对社会的兴趣。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则总是会设法逃避,把肩上的重担推给别人,口出怨言以及博取关怀或者同情,这样可能暂时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利益,但并不利于长久关系的维持。即如果你不想付出,不想合作。只生活在自己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之中,那将会被群体所忽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是可笑的,因为它就是属于私人的意义,是没有作用的。而善于合作的人则能够清楚地认知自己是自己行为的主宰,能够直面困难,并不过分依靠他人。在这种保持独立的前提下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对付生活,那么总是会愉悦与向上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意义,迈向共同且积极的生活意义,做一个独立且合作的人。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留言讨论,共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意义   社会存在   误差   美文   野心   同伴   心理学   层面   糟糕   群体   个体   态度   兴趣   人类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