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惑,谁来解?

吃亏,真的是福吗?

老爸有一句常说的话“争者不足,让者有余” ,曾经,一直以来,我好像都这么做的。我一直自认是不求上进之人。但凡能看得过去的,即使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也很少去争些什么?

记得刚上班年那几年,自己是啥也不懂,不知道晋级是什么概念。因为上班第二年,什么也没弄,就自然定了二级。一直以为,都是这样自然进呢?一晃工作了几年,期间也没弄什么优质课啊,论文啥的,等到了我晋中一的年限到了,业务分当然就不够,报名条件不够,也便一直也没有准备报名的想法。非常感谢,当年的老校长,提醒我,是不是该进级了,该弄啥证得弄啊!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才对晋级这事上心,你说我当时得多傻!经过一年的准备,我拿到了中一报名资格。还真是傻人有傻福吧,07年晋级期间正赶上自己休病假在家,我还要感谢王老师,把表格拿到街里,指导我填表。我也没有辜负贵人之助,在错后两年之后,2007年获得了语文中一的资格。其实中间还有一段插曲,验证了什么是好事多磨,我们一行人坐同事老公的车,送我们去市里考试,结果车却抛锚在半路,当时给我们急坏了,后来好像是修好了,还是同事老公又叫来了朋友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当年是有惊无险,一车人全部合格晋级。

或许,天生我就是不求上进之人,转眼,2012年,又到了进高级的年限,我又是紧赶慢赶又错后了两年。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直到2014年,达到审核报名条件,学校胜任教学一项分档加分,当年晋一级高级人很多,就必须要把档差分出来,当时我的年纪最大,但我的业务分加资历分是所有人当中最低的,但我觉得已经过了最低门槛,所以,其实这个档差分谁多谁少根本就不影响报名。我就主动认选了末档。但我依然感谢阚子,她看我分数少,也自动要了末档,把二档让给了我。我们一起参加了资格考试。考试时快结束的时候,惊得我一身冷汗,因为眼看着还有三分钟交卷,我却发现,我还有一个小半面阅读题没答。记得是三个问题。还好是说明文,我甚至连文章都没读,就把一道题写上了,清楚的记得是这个“大概”这词语能否删去的问题。这个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那个类型题。我直接就划拉上了。还有两个题已经记不清了。总之在铃声响了的时候,我还在龙飞凤舞的乱写一气。合笔,交卷。出来之后,大家都说阅读题太难了,我也是答完云里雾里的不知道对与错。

N天后,别人告诉我成绩可能下来了,我胆战心惊的输入网址,查询自己的分数名次,因为录取比例已经知道,我最先从中学语文里看见了阚子排第二名,再往厚看,我在第七名的位置,当年录取应该在第八位。我终于抓着尾巴被录取了。来不及稳定心情,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阚子,我想她当时应该也是非常激动的吧。

两次晋级的经历,遇到了很多的贵人,感谢生命里的你们。让我感觉到生活、工作的幸福与满足。

如果按当年的想法,我们即便进了高级,也要等到一些老教师退休之后才又可能等到高级标,挣到高级钱。然而,随着新政策出台,高级职称女教师延迟到60退休,等等一系列的政策,似乎看不到退休时能挣到高级钱的希望。然,又一轮政策出台,分批解决已经取得高级职称教师问题,我有幸在第二批被化解,评为专技七级。何其幸运!

我似乎一直被好运气加持,我自认福气不是求来的,而是自身修来到。也曾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内心挣扎,牢骚满腹。也曾在心里开解自己,吃亏是福,既然是福报,那便是,不是不报,时候没到。“人善人欺,天不欺”用此来期以自我安慰。

转眼到了2020,这一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也许是新冠来袭,也让人的心性开始转变。众生百态,乱像丛生。突然想明白,委屈求全,社会和谐。最后发现,所有的委屈,不是成全了自己,而是成全了他人。谦让是一种美德,但是,在有的人眼里,你的老实反而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世界上永远没有什么感同身受,隔岸观火者,风清云淡;身在其中时,手忙脚乱。“无所谓”,“吃亏是福”,是自我妥协。 突然觉得,如果这句话拿来安慰自己可以,安慰别人就免了吧,这绝对是一种骗术。吃亏就是吃亏了,为何是福?那要是吃大亏,就是得大福吗?那些标榜吃亏是福的人,自己真吃亏的时候,是不是还会无比喜悦的拍手称快,此乃大福报也?!

大大小小的圈子,都是利益共同体。不是被收买,就是被排挤。同一个圈子的人,因为共同的利益,会矛头一致对外。因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我也将预见,如果某个圈子内部出现了利益纷争,或许会妥协,也或许是更为激烈。常说堡垒,都是从内部崩塌的。

一直以来都以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不亲不疏,不声不响,没有太深交的朋友,也没和谁闹过矛盾红过脸。自认为没有对谁有坏心。但我知道,我或有心或无心的言语,也一定会引起某些人的不舒服。我不期待谁的理解。古语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呼!但我真诚的向你认为我可能伤到过的你,道一句歉!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啥事拿到桌面上来,光明磊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曝光。

毛主席还有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或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中庸之道。这种中国智慧。使得国人的民主意识,淡薄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人性的自私,自然而然的就从自身出发,凡事对自己有利的就都是合理的,凡事动了自己利益的,就统统不合理。不客观看待问题本身,而会把矛头指向那个曾经质疑问题所在的人。

这就是利益固化藩篱。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大课题。随着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我们期盼天更青,日更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晋中   明文   矛头   犯人   贵人   年限   美文   吃亏   上进   凡事   分数   报名条件   当年   利益   圈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