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脱颖而出,需要这些能力

今天刷DY看到一段视频,讲的是人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分别是:

1、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2、对抗本能的能力;

3、立刻做的能力;

4、重复练习的能力。

现今这个社会,几乎所有的类型的实体需求都已经或接近饱和了。

比如:手机,不管是功能,外观,照相机镜头,显示屏技术,电池续航和快充技术,不管哪种突出,或者是较为先进,人们的需求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甚至仅仅只是火那么一小段时间就慢慢冷下来了。

那么怎么才能有更好地刺激人们去消费呢,需要哪些因素呢?

对,注意力!

要脱颖而出,需要这些能力

我刚刚说刷DY,每天刷DY的人数可以绕地球几圈,现在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几乎人人每天都要去看那么一下,如果没有像工作、吃饭、谈话这些因素干扰,毫无例外,几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

更要命的是,如果我在某一段视频上停留时间长一点,接下来的视频推送就会有相关的、点赞收藏较多的视频发过来。

所以,注意力经济就这么产生了。

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消费,也就是说什么能够吸引得了自己的注意力较长时间,那么有一定几率会点击消费链接,进而完成消费;

再不然,停留时间长,移植广告就会被看到,几次以后就会被记住,从而形成较其他同类商品更深的印象,那么就会产生指导消费作用。

说到这里,有没有奇怪,当你打开网页,DY(不单会有娱乐,也会有有用的东西),你还没有选择,就已经有东西推送给你,还是你感兴趣的;看了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忘记当初想要找的东西了。

这样是不能算主动获取信息,只能是被动获取信息。

如今是个大数据的社会,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而且这样的信息,肯定是推送了成千上万遍的了,对于想要找到有用信息的你来说,已经失去了该有的价值。因为,只有当信息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的时候才具有该有的价值。

因此,诸如要找素材写东西发到像头条这样的媒体上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发现素材被使用了,而且不止一次。

曾经秋叶大叔就说过,搜索信息或素材是需要花时间的,网上的很多东西都是被搬运了很多次了,是没有较高价值的。

再来看看,对抗本能的能力。

人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里,对于像食物,特别是所谓的美食,肯定是没有抵抗力的。这和原始人的生存本能分不开的,如果原始人看见一棵长有熟透了的果子的树,他是选择马上过去饱餐一顿,还是召唤同伴来一起呢?

显然,出于对生存的渴望,这个原始人一定会选择饱餐一顿。要不这样的话,也许在犹豫之间,这棵树马上就会被其他同类霸占了。

虽然现在生产力高度发达,食物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对于生存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但这样的本能还是会保留在潜意识里。而且慢慢转变成了及时满足的本能,看见美食如此、看见漂亮衣服如此、看见钱更加如此。

刚才提到注意力经济,及时满足也会出现,还会引导注意力去指向一些像DY、游戏等等这些不需要如何努力,或者思考就能产生满足感的地方,而且乐此不疲。

有一句话说:“当你还在玩游戏的时候,当你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当你......,有的人已经完成自己一天的计划,过着充实且满足的生活了。”

这样的话意思就是说,能够实现及时满足的,一般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却产生不了任何价值的地方;能够产生价值的,几乎都是需要你对抗及时满足本能的事,而且是要很长时间才能出现效果的事。

当一些人还在满足于上下滑动手机屏幕的时候,有些人也许已经花了几个小时读了一本书,写了几千字的长文,甚至做了一场直播,赚到了一天中很多人无法企及的一桶金。

接下来,有了意向要主动搜索信息,不再被那些大数据推送的信息困扰;计划要对抗自己那些浪费时间,虽然舒服,但对未来毫无帮助的本能的时候,长舒一口气,先拿出手机看下朋友圈,立个Fllag,琢磨着谁会来点赞的时候,一天就又过去了。

这就是很多人的通病,拖延症。

当你正在不断立志的时候,别人已经在着手做事了;当你还在想如何把计划做得天衣无缝的时候,人家已经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了;当你还在想今天把要做的事写下来,明天再行动的时候,人家已经获得了该有的能力,远远把你抛下了。

是不是很现实,很残酷呢?

你抓破脑袋都还想不通为什么的时候,其实你还没有在心理和行动上跨过一个坎,一个名叫立刻行动的坎。

哪有什么完美计划,哪有什么充分准备。

要做成任何事,立刻行动才是关键,行动了才能发现需要修正甚至改正的地方,下次才能更加有效率,走的路才能方向更正确,效果才能更好。

知道手机为什么会不断推陈出新吗?

要脱颖而出,需要这些能力

手机厂商才不会等手机完美了才拿出来卖呢。都是有一点点改进就拿出来销售,有什么不好的反馈,不断修正,打补丁。为后面的所谓下一代做准备,把钱赚了,同时也把经验赚了,聪明吧!

最后,我们的行动是有基础的,为了打好基础,具备相应的能力,我们必须学习。

学习并不是拿本书来看看,报个课上上就完了。学到的东西还要变成自己的才行。

成为一个专家,无疑是干成一件事最为高效的方法。在能力和野心还不匹配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学习,练习,成为专家。

有个一万小时理论就是说,成为专家必须要反复练习一万小时。

也许天赋不同,练习所需要的时间并不一样。但,反复练习已经是大部分人的共识,也是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道路。

当你还在苦恼看完一本书,什么也记不住的时候。有的人,已经记完笔记,用自己的话输出了几篇文章,同时把自己的理解传授给了至少三个人了,甚至更多人。

你说,这些是天才吗?

樊登老师看一本书只要一个小时,而且可以马上讲给别人听,是天才所为吗?

要脱颖而出,需要这些能力

毫无疑问的是,天赋人人不同,但能够发挥天赋的,成为自己的能力的,一定经过了很长时间,反复练习才会有的能力。

讲书不但可以传达价值,也能够赚取收益。如何才能传达价值和赚取收益,反复练习融会贯通才是关键。

综上,躺在沙发上也是一天,坐直看书,记笔记,写文章,背单词也可以过一天,对未来的影响却是不同的。

选择葛优躺,然后被社会淘汰呢?还是主动行动起来,让自己更加值钱呢?

相信你,会有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共勉!

关注阿欣,阿欣和你一起读书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能力   原始人   脱颖而出   美文   天赋   注意力   本能   素材   主动   正确   东西   价值   时间   计划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