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森林|行者品茶(121)

玛雅森林|行者品茶(121)


年后再喝玛雅森林

在想,如何来介绍这个茶?

这个茶的制作印象总停在那天晚上的山路上。

一、

年前喝过一次玛雅森林,那几天应该是去年最冷的时段,不过,当时的记忆点如此之深。

一是森林之香,二是回甘生津的持续度,还有是汤感。

当时想写成一个品茶笔记,写了一半停了下来。

当时记的原文是:

选择这个不太适合冬天的时段开泡,

冷空气又回来了。

一个大半年之后,叶形有点收缩。

开泡,原叶深绿偏小,森林果香一下就打动了心里的那个点,这一下,就知道这个茶不平凡。不管口感风格是否合适,但这个真正的深山秘境之味,没有辜负茶友。

二泡,回甘,生津来了,快得有点比想像中的快。

四五泡,回甘生津继承,清凉感

六七泡,花香浓,偏浓蜂蜜香甜。

回甘生津感很强,喉部回甘持续确实强。。

后,继续。

十来泡,回甘还特别强,喉部涩无。

但,其实,天气还是有点冷了,喝得身体有点没放开。

二、

年后初十左右重喝玛雅森林,是想给这个文章做个了结。

森林味的蜜香依旧明显,

这回可能更多关注点在茶汤上,汤体柔软香甜,回甘生津又快,具有渗透性,

玛雅森林|行者品茶(121)

三、

其实这个茶去年用预售过散茶的形式,当时的介绍大约是,茶气强大的古六山风格,现在回来看,介绍得不充分。没有将特点介绍好。

当时也卖了20多份, 500克大约是1000元左右吧,具体忘记了,反正不算便宜茶。

我知道,这些茶友,真的是完全靠着对我的信任买这些茶,当时的文字介绍很少。

或许大家相信我可以给大家带来些不一样,或者神秘的茶,不论价低和高。这也提醒自己,要珍惜。这些年新品上比前少了,考虑得也比以前多了。

四、

玛雅森林是个奇怪的名字,这个名字的产生总感觉是大脑中自己生成的,也尝试叫成其它名字,不过,换个名字,总感觉不符合这个茶的感觉了。

这里身处古六山高地,虽然是开着车,但我多年没有进入走得这么冒险了。其实冒险的意义不只是说人身方面,而是指有时你大老远的到一个新地方,得到的不一定是好结果,茶不一定和茶价值相符。

像2019年,去弯弓瑶寨晚十点喝茶,虽然感觉那几个茶不值,但还是想着打扰他们,就硬着头皮买了几公斤不便宜的,到现在还在楼上丢着。放到价更高里的茶吧,怕将其它茶弄乱了。放到便宜茶吧,又搞亏了。

前面是一个小伙子带路。

第一次去这里已是晚八点,一条山间单向的路,走在山间。

自己对茶山的夜是比较怕的。但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按心里想要的走吧。

如果不是为茶,茶山再神秘,也没兴趣。

我想的是,如果不是茶,在现代的社会中,他们能否还能在大山上停下来生活。

到的时候是晚十点过了。

喝茶喝茶,半夜喝了各种茶,喝到这个茶的时候,还是能在疲惫和混乱中喝出较多的不同。

有个爬行动物的声音在椅子后的石头墙上响起,

他说,这个动物 是固定在他们家的,在茶室这边固定安家了,理论上可能也是因为茶室经常有更多的灯光,蚊子之类的食物相对多些,时间长了,也就将这里当成家了。

应该是蛤蚧吧,我回来查了那个叫声,确实 是蛤蚧。

他们也将它当成吉祥动物,没有打扰它。

茶山地图,横看竖看是两个感觉,走过没走过是两个感觉,深入与远看又是两种感觉。

100个茶人心中有100个古六山,有些近看,有些远观。

山上简单睡了一晚,他家人给我做了一桌10多个大菜的早餐,说实话,这真是这辈子吃过的最丰盛的一餐了。这应该是高礼仪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玛雅   蛤蚧   森林   喉部   生津   茶室   山间   香甜   美文   时段   行者   茶吧   年后   确实   去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