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曲艺杂谈”

这些朴素的乡村游艺还有很多,小魔术、耍刀枪、玩猴儿、盲人拉唱、木偶戏、杂技、清唱、说书、快板等。另外还有卖拨浪鼓、针头线脑的货郎,有来典当的、抽签算命的,还有用萝卜换红薯的,逃荒要饭的。南阳地区有个民俗,叫送“时候”,送时候的人到门前就开始大声喊“送时候、送时候,时候进门来,四季大发财”等吉言,其实就是来讨饭吃的,不过是“巧要饭”,“时候”一般有手掌大小,上面画着一只猴子送福,两边一幅对联,上联是“时猴进门来”,下联是“四季大发财”,横批是“时猴来了”。一般人家不会拒绝的,赶上饭点就给送时候的人一些饭食,或者给些米面农副产品。“时候”谐音“时猴”“世侯”,用猴子寓意主家世世封侯,南阳的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又称“南阳玉”、“独玉”。传统的玉雕中有一些图案也与猴子结缘,比如一只老猴子背着一只小猴子,为“辈辈侯”,猴子骑马背上,为“马上封侯”等等。其实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希望子孙后代福祉无尽。

我最喜欢看“木偶戏”,一个双门立柜改装一下,就是一个简陋的表演架子,套上布,上半门演“肘猴儿”,下半门演“提猴儿”,表演者在后面隐蔽操作,观众从正面观看,木偶做的颜色鲜艳,栩栩如生,表演的多是情景短剧,有猪八戒背媳妇、三打白骨精、穆桂英挂帅、梁山伯与祝英台、武松打虎、白娘子与许仙等,木偶制作精致,动作协调,加之惟妙惟肖的配音,让原本没有生命的牵线木偶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小小的舞台上。

不远处是一位盲人拉唱,拉的是二胡,唱的是曲剧(河南地方戏曲剧种)"陈三两爬堂","打渔杀家"等名段,曲调婉转柔和,吸引了不少人,可能是出于同情,盲艺人面前的盒子里的赏钱总是最多的,有些老人家还会从家端来一大碗稀饭或包几个蒸红薯给他。

一棵大树下,一位四五十岁的男人,在地上铺块旧麻布,拿块木板压在上面,打开带来的大袋子,在木板上整齐摆放上一包包缝衣针,型号种类齐全,然后四面张望的吆喝着,为了吸引人过来,他拿出了看家本领,只见他一手攥着针包,一手抽出一根,对着地上的木板投掷,银色的小针被竖直嵌在木板上,整齐有序,闪闪发光,他一边掷一边念念有词,什么“老太太眼睛昏,做活离不了大号针”,“大姑娘绣花枕,做活离不了绣花针”,“小小钢针明又亮,放心多买不上当”,并且还不停的给买家添一个,送一个的,生意红火热闹,妇女络绎不绝。记得,我娘总是去这种摊上买许多针,用锡纸包好(防止生锈)存放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许仙   独山   针头线脑   曲剧   缝衣针   赏钱   立柜   南阳   木偶戏   猴儿   曲艺   红薯   盲人   木偶   木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