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咏梅诗

徐渭(1521一1593)字文长 号青藤居士 明代人 善诗 能文 工画 擅书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评其诗"诗意奇伟,匠心独出"。但他一生很不得志,穷困潦倒。可能是人生经历的原因,所以他的诗往往有异峰突起,不落俗套的飘逸诗风。

传说有一次徐文长路过一亭子,亭内有几个文人模样的公子哥儿在吟诗欢娱,并互相约定,以咏梅为主,谁咏出的梅花诗优谁就有资格饮亭中桌上的酒。恰好被徐文长撞着,徐文长就进到亭内。几个公子哥儿见徐文长衣衫褴褛,其貌不扬,很是瞧不起他。徐文长也不在意,开口说道:既然以诗的优劣为准,哪我也来咏上一首。因为那天刚好下雪,亭子外边有一片梅林,梅花在雪中盛开,看上去很有诗意

一片二片三四片,徐文长咏出第一句后伸手要去拿酒,亭内几个人不答应,这算什么诗。五片六片七八片,徐文长咏出第二句后,这几位公子哥儿笑得前仰后合。徐文长伸手又想去拿桌上的酒,这几位公子哥儿以为遇到脑袋不正常的人了。正当他们还在狂笑之间,徐文长又咏出了第三句:九片十片无数片,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徐文长又咏出了第四句:飞入梅中都不见。当徐文长咏完第四句诗后,这几个人先顿了一下,然后不约而同的冒出了一声"啊"!毕竟他们也是读书人,而且也都喜欢作诗填词,对诗的鉴赏能力还是具备的。徐文长就在他们的惊叹声中,抓起洒壶一饮而尽

把这首诗连起来看: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妙就妙在最后一句,将整首诗带活了。最后一句的精妙处在于这个"飞”字。假设一下将"飞”字换作"落"字,意境就逊色了许多。下雪的时候雪花被寒风一吹在空中飞舞,然后再"飞进"梅花树中,既形象又生动。这就是所谓的点睛之笔,也被称为"诗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奇伟   诗风   梅林   公子哥儿   不落俗套   匠心   前仰后合   衣衫褴褛   穷困潦倒   其貌不扬   亭子   明代   美文   诗意   梅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