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感言)

袁军

今天已是大年三十儿了。在微信朋友圈和电视新闻中看到,天南海北的游子们还在背起行囊,行色匆匆的奔往回家的路,期待着和家人们团聚一起吃这顿年夜饭。


放下(感言)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远在上海打拼的齐超在聊天中说,“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就就地过年了!”在西安工作的志杰说,“去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最疼爱我的外婆去逝了,我要回来上坟。”

过年就是团圆,就是休整,人们都想放下一年的忙碌,来一个短暂的休憩,缓缓身子,歇歇脚,给时间以时间,让过去成为过去。可是,因为疫情和生活所迫,多少人,多少个家庭在这个新年里还要经受背井离乡,妻离子散,不得团圆,不能相聚的人间悲欢离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奋斗者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歇过,生活中的沉重包袱从来也没有放下过,又何曾能放下。人在旅途,身在天涯海角,在这个年里又只能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唐诗里伤风流泪了。


放下(感言)

天增岁月人增寿!天,增了岁月可以万年不老,人,增了寿可就只有沧桑了!让人不由得去感叹“人生易老天难老”啊!人生不易,我们才都要去坚持面对,谁可曾放下?又怎能放得下?

辞旧迎新之际,与君语,话短长,当寄语……

人生,一半是坚持,一半是放下。我们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追求,适时放下那些无谓的纷争和欲念,让心归零,守住人生底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坚持的必须坚持,该放下的一定要放下。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平衡定律,你前半生追名逐利了,后半生就得平淡自然;前半生山重水复,后半生就会柳暗花明;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就要放得下;前半生四处奔波,后半生就得把时间留给家庭。有一幅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撇开是“放下”,捺住是“恪守”。从古至今,多少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甚至相互倾轧,可到头来却都是烟归烟,尘归尘,都将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可是,这世上偏偏就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人生中有许多事,不是谁想争就能争得来的,最后只能应了这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放下(感言)

“一张一弛”,张弛有度,乃文武之道,这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既要拿得起还得放得下。放下是一种释怀,是一种解脱。看过很多影视剧,一些得道的高僧劝告一些作恶多端或心术不正的人时,总是双手合拾地说一句,“阿弥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之对应的还有一句话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都是佛语教化人心,让人学好行善的劝词。“宁谢纷华而澹泊!”。佛家历来讲慈悲为怀,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过去,很为那些超凡脱俗的修道高僧所钦仰,他们“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舍家弃欲,青灯古佛相伴,以自己的修行教化人心,学好行善,看破红尘,心无杂念,心无外物,无欲无求。可后来,尤其是最近看到很多的报道,王兴夫、杨洪臣这些不法之徒披着宗教之外衣,行谋财骗色之实的假僧人、假活佛,祸乱社会,扰乱纲常,震惊四座,不禁让人拍案而起。在十年多时间里,这个假“活佛”敛财就高达近两个亿,强奸猥亵女弟子数名……唉!这些所谓的“高僧”、“活佛”就是因为他们心里着了魔,放不下心中的欲念、欲望、欲火,每天有多少的弟子供奉,朝拜,他就像当皇帝一样的主,就难以再把这个“欲”放得下了,把个佛门净地给糟蹋的污秽不堪,也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放下(感言)

放下,不等于放弃、放手。有位诗人写过这么几句诗,“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阳光,是大海的等待。”苏东坡就说,“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万物都有它的极致之美:虎嘯深山,龙潜海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正如人生的美,春花秋实,枯荣兴盛,各有千秋,不在这里,就在哪里。有一首歌所唱,“爱过了恨过了放下吧,有过了痛过了看破吧!”佛语中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当你的手心攥着一样东西不肯松手,那你的手心里紧握的永远是这一样东西;假如你放手了,你就会腾出手获取更多更好的东西。星云大师说;“人生就是放下”。活得累,都是因为放不下。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晴天。放下不是逃避,我们都是凡人肉身,做不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欲望本无止境。鲁迅先生就说过:“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想上天。”时光如流,如过眼云烟,一世繁华,都终将付于苍烟夕照;当千帆过尽,你才会发现,一切名利荣辱都会付了笑谈中,最终都归为虚无缥缈,一生的波澜起伏都将化为尘埃。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成为了传说。有人说,“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苏东坡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一代大师,一生中跌宕起伏,所以他经历过风风雨雨后,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在儒、道、佛三家思想中快活、自由地来往穿梭,信马由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成就了一代宗师。他是真正的一位能够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看得开、拿得起、放的下的人,所以才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流芳百世,激励教化人心的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放下(感言)

佛语说,一个人活得越平和,就会放下得越多,笃定、泰然、从容、万事不扰。所以,茶凉了别再续,人走了别再忆,失去的就一笑而过,就当从来没拥有过。中医上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为情事所困的男子向一得道高僧诉苦,“我放不下一些人和一些事!”高僧让这个男子手里握着一个茶杯,然后不断地往茶杯里倒热水,男子被滚热的水杯所烫后立即松开了手。高僧对这个男子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放不下,痛了自然会放下!”世间文字数万个,唯有“情”字最杀人。仓央嘉措的情诗中就说,“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可是,有些人只能注定陪你走过一段路程,有些事只能注定是你一时的辉煌。这则故事的确耐人寻味,教化意义很深。拿不起就放下吧,心如止水,正直如绳才能顺其自然。“水因小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佛语说,“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哪能都有潮平两岸阔,长风破浪,直挂云帆?生命不一定非要辉煌和耀眼,只要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还出色过,有过那么一丝灿烂的阳光,我们就美丽过、精彩过。哪些相聚离别,荣辱得失,没有永恒不变的!心若安,世常宁;心若静,浮生欢。心宽,天地宽;心安,处处安。放下一切无谓的纷争和妄念,享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如苏东坡的豁达人生,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念放下,万般自然。人与人的交往也是该放手就得放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敬人者,人恒敬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相识在缘,相交在情,相惜在心,相敬在德,该取舍的决然地断、舍、离。再爱的人,总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惊醒的一刻,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爱就大声说出来,爱就敞开心扉的去爱,真诚实意的去爱,用真诚善良去宽慰失意的人,安抚受伤的人,激励沮丧的人,做到至善无痕。


放下(感言)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曾子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叫“吾日三省吾身”。生活中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常常加以自省,拥有一颗纯净飘逸的心,看云卷云舒,安闲自在,顺其自然,从而心随平和;“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情思理。”得失从容,一念放下,万般自然。在昂扬中给自己一份淡定,在喧闹中给自己寻一份宁静,于平淡中蕴育动力,于匆忙中给自己一丝心灵的释放,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孟子曰:“人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唐代著名大诗人、哲学家韩愈有一句名言:“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一个人对人对事有了从忘不掉、看不透、放不下到看得开、放得下、忘得了才会珍惜好光景,不忘来时路,从而学会感恩戴德,懂得知足,不屈不挠,不攀不比。就拿生命而言,我们本就是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带不来一丝尘土,也带不走半片云彩。和病人比,我们健康的活着就是幸福;和死人比,我们还能够活着就是幸福。所以,我们感恩、正直、桀骜地活着!


放下(感言)

过年了,卸下一切的负累,给自己作个总结,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放下一切的执念和妄念,来一个短暂的休息和休整,什么都不想!

我一边听着萨克斯金曲《回家》,一边又想起了这个年里还有多少人为了疫情和生活奔波而背井离乡,客串异乡的那些悲欢离合的人和故事……

过了今天,就是明天。新的一年,又是新的开始,人们又都要背起行囊,迎风接雨。

生活不易,人生难料。千帆过尽,我们归来,归来还再是少年吗?

荣辱得失,去留无意。经历了风,经历了雨,我们难道就真的能放得下吗?

我们的日子和人生,未来可期?


放下(感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妄念   活佛   后半生   人心   有所不为   欲念   高僧   去留   疫情   荣辱   感言   美文   得失   自然   前半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