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他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时拿遍了当时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奖最多的一位,至今已出版作品130多部,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被星云大师赞叹“文如流水,语似冬阳”;南怀瑾曾笑言“我的下册,就交给他写了”。

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2017年,在一次活动中,林清玄面对读者这样谈起对死亡的看法。

如他所言,优美的文字构成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世人熟知林清玄的名气,知道他著作等身,却鲜少人知道他半生坎坷。童年时,林清玄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为了生计,他做过服务生,当过码头工人,甚至杀过猪。

直到5岁时,他家里才终于装上了电灯。每晚兄弟姐妹们都围着一个电灯泡读书,经常看到很晚,最终兄妹几人都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他的文学创作最早是在家中祭拜祖先的桌子上完成的。虽然生活贫苦,但母亲从一开始给他文章定的基调就是:要多写趣味,少写心酸。

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她说,写文章得让人看后觉得快乐有启发,而不是想从窗口跳下去。”林清玄问,遇到辛酸的部分怎么办?母亲答:自己盖上棉被大哭一场吧。“这个观点,影响了我一辈子”。

穷苦人家的快乐,总是来自内心的强悍。即使后来再说起过去的苦日子,林清玄脸上还总是挂着笑容。“饭端起来,我不会立刻吃,得‘呸呸’吐口痰进去拌拌,这样吃起来就比较安心,不然一眨眼,饭就剩下一点了。”

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说起他名字的由来,也是一件趣事。他出生时,“清”字辈中已经没有什么好字眼了,偏偏他生下来不哭,林父很奇异地看着他,遂为其命名“林清怪”。后来父亲大概觉得叫这个名字不好听,便改为“林清奇”。结果报户口的时候,那位户籍警正在读一本武侠小说,便拿着书给他父亲看:“书中恰有一高人号‘清玄道长’,盍为令郎取名‘清玄’?”至此,一代文宗林清玄大名遂定。

冥冥之中,林清玄的名字赋予了他当作家的梦想,他的文章也恰如其名,清香满纸,玄意悠远。林清玄曾笑言,“如果我名字真的叫林清怪,估计现在没有人会买我的书。”

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不同于金庸笔下的江湖道义、恩怨情仇,林清玄的作品是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滋养,在他的文字里我总是能感受到自然的雅致和仙风道骨。

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烤来听,遇到谈情说爱,先用情诗情词裁冰,切成细细的碎片,加上酒来煮,如果失恋,就一把大火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这是林清玄在《寒梅煮雪》中的一段文字,极有意境。

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真正搞文学的人,会把对这个时代的思考、人性的解读、生命的纯真以及时间的逝去,统统写进去。

他们在自己所经历的长河中,历数各种各样的人,记录震撼心灵的事。他们与读者畅谈理想、爱情、生命,解读人生里那些得不到完美答案的难题。年少成名,青年历经世事多变,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觉悟万物,这便是林清玄的一生。直到临去之前一天,他还在微博上提到了“生死”。


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如今,林清玄先生已经作古,离去之前,他留给了我们最后一段文字: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态。”

纵使现实泥泞破碎,也要努力追逐梦想,因为做人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不懈追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追忆林清玄丨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这样一位浪漫诗人,他留下了清心淡欲、情满菩提,然后悄然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寒梅   切成   令郎   著作等身   台湾   菩提   美文   家中   父亲   作家   母亲   读者   名字   文字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