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自杀背后的隐忧,《增广贤文》里早有预警

请关注我,我会持续输出思维进阶、人生成长、方法策略,让我的一点思考翻过千山万水,走到您的跟前,与您共鸣;更欢迎您转发、评论,让别人看到您的眼光、您的见识。


11岁,本来应该是快乐的花朵,可他们却这样唱自己的生活:“都说儿童时代阳光明媚,可我却看不到光辉;晚上独自蜷缩冷波,泪湿枕巾难以入睡……”

前几天,在安徽省一名11岁的留守男孩在家中上吊自杀。留守儿童问题再一次揪紧了大家的心。

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为了生活,父母去大城市打工,没有能力把子女带在身边,孩子只好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留守老家。失去父母保护的孩子,成了最弱势的群体。溺水、车祸、恶性打架、被拐卖等意外伤亡事件更容易发生在他们身上。

国家妇联在2004年11月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3~2004)》,在2003-2004一年中,因为溺水、交通、家庭意外伤害,我国有1000万例,造成死亡人数10万,伤残40万,多数是留守儿童。

11岁男孩自杀背后的隐忧,《增广贤文》里早有预警

留守儿童,尤其留守女童的安全,更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他们容易成为侵犯的对象,而且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河南省固始县检察院统计,仅2020年一年,该院就办理了19起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案。2020年6月,贵州7岁的女童杨某,被性侵,警方也已介入调查,凶手竟然是身边令人恶心的亲人。

这样类似的案件,大家肯定了解不少。我实在不愿意举更多的例子,我们多么希望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悲剧。

都说儿童时代阳光明媚,可我却看不到光辉;晚上独自蜷缩冷波,泪湿枕巾难以入睡……。”这是他们喜欢的留守儿童之歌。

根据重庆市2019年抽样调查,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占50.7%,两年回家一次的占17.5%,三年以上未回家的占12.7%。在安徽、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统计调查显示,父母数年不回家的情况比比皆是。

11岁男孩自杀背后的隐忧,《增广贤文》里早有预警

我希望这个数据不准确,他们只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辛苦,故意这么说。我有朋友来自很远的地方,我很欣慰他们一般在重大节日回家,如中秋节、春节。而且,在放暑假的时候,他们也会回去一个人,陪陪孩子。你们熟悉的异地他乡打工者,他们经常回家吗?

有时候,我们也必须承认人性。冷漠的事情的确存在。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生活的艰辛。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喜欢背井离乡的生活?

父母不在身边,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的缺失。

孩子成长需要榜样,父母的身体力行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最主要教育力量,跟孩子斗过的人很明白:语言说教,力量是很苍白的。在面对事情的时候,父母如何应对,是给他们最大的教育力量。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的教育批评是最好的修正,但因为父母不在家,这种力量就缺少了。

爷爷奶奶大多会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但看身边的例子,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的居多。当孩子偷懒时,爷爷奶奶会放纵他们,时间长了,自律也就没有了。而且,时代变化迅速,爷爷奶奶好多东西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他们年龄大了,还需要劳动,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跟孩子交流。

11岁男孩自杀背后的隐忧,《增广贤文》里早有预警

《增广贤文》有这样两句话: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我相信,从大概率来讲,恐怕只有害怕教育不好孩子的父母,没有不愿意教育孩子的父母。如果能够在家乡工作,就可以打理生活,多数人会选择留在家乡,照顾父母和孩子。

留守儿童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但是,是一个非得跨越的难题。

从哲学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只能依靠发展解决问题。从时间上,走过“部分地区先富,带动其它地区后富”的阶段,当贫穷落后地区的落后条件转变为资源优势时候,儿童留守才成为过去。

比如险峻的山区,是发展经济的劣势,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国家加大投入、把这样的地区开发成旅游区,就会由资源劣势变成旅游优势。近几年,国家多渠道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就是在做这件事情。当然,这需要时间,一时之间难以完成,这还真不是政府的无能和罪过,每一种不好局面,都是多个原因、较长时期造、综合造成的。想解决绝非一时一刻之功。

但这一天,尽快来吧,别让留守的孩子们望眼欲穿了。

第二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个人的力量。近几年,我们从新闻中、从现实中看到了更多的返乡创业者,把外面先进的东西带回到家乡,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更把幸福还给了孩子的童年。他们是好样的,国家再在这个方面引导帮持,效果会更好。

11岁男孩自杀背后的隐忧,《增广贤文》里早有预警

第三方面,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与个人选择有关系。所谓“两者相权选其重”,远处打工多挣钱,近处少挣多管家?选哪个好?答案体现了家长的价值观。

跟子女朝夕相处,却养而不教的人也不少。好多人坚持“天性教育”,就是放纵不管,不过还起了个好名字“放养”。还有一种情况,好多人不会教育,首先自己做不好,没有严于律己,却希望通过言辞说教,好像说得到位了,就是教育。

“我小的时候不知道学习,后悔死了,希望你别像我。”

说这样的话最没劲。

真正的教育,是父母言传身教的不言之教。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不言之教真教育。

最后一种现象,有人把上学等同于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说是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不过是学习文化知识。学校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是却畏手畏脚,不敢惩戒、不敢体罚、不敢批评、只敢鼓励表扬,我们换位思考,孩子在家里出现了问题,只靠鼓励表扬能解决问题!

11岁男孩自杀背后的隐忧,《增广贤文》里早有预警

教育孩子成功,是成功之中的成功。个人今生有成就是小成就,教育子女有前途是大成就。过于重视物质钱财不如重视教育,留给孩子的万贯家财,抵不住不肖子孙的挥霍;有本事、价值观正确的孩子,虽然起点低,最后不会差,就算有点差,因为价值观正确,他也能活得快乐。

其实,会不会教育,这不是主要问题,有没有付出教育的努力更重要。孩子能够改正,不是因为我们妙语生花、高屋建瓴,而是因为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才决定改正。我酒友的孩子因为早恋,不去学校上学了,我们好几个人轮番上阵,一点作用也没有,后来有一天自己背上书包上学去了。

有一天我俩吃烧烤,我问他:“你是怎么想过来的?”

他说:“有天晚上,我上厕所,听到父母在为我发愁,一贯强势的父亲那天只会唉声叹气,说怕耽误了我。我立刻知道他们只想对我好,决定听他们的。”


请关注我,我会持续输出思维进阶、人生成长、方法策略,让我的一点思考翻过千山万水,走到您的跟前,与您共鸣;更欢迎您转发、评论,让别人看到您的眼光、您的见识。


部分往期文章:

过去是美德,现在是毒草,却仍有人信,快戒掉吧

事必过三,成功之道原来与我们的认知相反

一个物理学定律,竟然告诉我们:“人应该怎么活”

怎样对待一只鸡,看出你的段位

寒假+疫情,培养孩子三个能力,会一个就赚到,告别吃、睡、玩

努力,不一定会更好,也许更糟

树立用户思维,真正地换位思考,让你的努力更受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固始县   进阶   枕巾   贵州   隐忧   美文   价值观   子女   父母   男孩   身边   力量   儿童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