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不做读书人

一提到读书,我就会想起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排出九文大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的孔先生,几乎陪伴了我仅有的几年念书生涯的语文课。从那以后,每次上语文课,我觉得台上站着的老师,极有可能下课以后就去街上的小酒馆,很阔气地排出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要一碟茴香豆,温两壶酒。

不做读书人,并非是因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最真实的原因,是出于对书的恐惧。我见过一首通渭本土诗人写过的一首诗,说的就是他面对浩瀚的书海而倍感自己的渺小。而我除了倍感渺小以外,更多的是恐惧。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恐惧于自己的无知以至于到了透不过气来的程度。面对如此的恐惧,谁还敢去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呢?反正我不敢。

有时候我会忽发怪想,觉得当下许多人对于各自的孩子的读书近乎于苛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对于自己不读书的一种宣泄。自己不勤奋,老是抱怨孩子不勤奋。自己没做成读书人,却铁了心,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做成一个读书人。凡事经不起推敲。如果你稍微推敲一下家长与孩子之间关于读书的事,是不是忽然发现这中间其实有点说不通呢?当然,至今仍然保持读书习惯的那些人应当除外。

不做读书人,恰是一种对于书籍的充分尊重,対于知识的深刻畏惧。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如果把这四种境界套用到读书这件事上,虽然有点牵强附会的嫌疑,但亦不是毫无道理。读书第一当然是功利境界。所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不过是就读书的功利而言。其次,读书对于我们可以起到纠正和修复的作用。这个作用,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读书的道德境界。

那么,读书有没有天地境界呢?不做读书人,就是读书的天地境界。一个人了解了读书的全部意义,摆脱了读书的功利和道德修正作用。把生活当作书去读,又以读书来填补生活中空出那些段落。随心所欲,不逾矩。不为功利压迫,不为道德困惑。不强迫自己读书,亦不要求别人读书。蓝天是封面,大地是封底,内容全部是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就是我要讲的读书的最高境界。


随笔:不做读书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读书人   空出   通渭   茴香豆   鲁迅   语文课   功利   美文   渺小   勤奋   随笔   恐惧   境界   道德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