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个寒门,可能挣扎在边缘……

#学习的好坏跟家境有关吗#

昨日,一名认证信息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普策划人”的用户,发布了一张论文“致谢”部分的图片,回顾了自己逐步克服家庭贫困,历经亲人师长离别,凭靠努力完成学业,从四川南充仪陇走出大山战胜命运的经历。这个一路走出贫困的山村、不断进取拼搏的故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打动了不少网友。


无数个寒门,可能挣扎在边缘……

01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今天看到这一则新闻,我像大多数人一样,为文中的主人公黄国平——博士学霸欢呼鼓舞,深感他身上有一股子正能量,凭借一个简单的信念,坚持读书,坚持走出了未来的路。


无数个寒门,可能挣扎在边缘……

02

穿越时空,同样让我想起了和黄国平年纪相仿的刘秀祥(1988年出生),当年他的境遇比黄国平更苦:四岁丧父,母亲精神受创,从此生活不能自理。从小开始他就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读书,期间捡过垃圾,上过工地,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感动无数人。毕业之后,他选择回到贵州偏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直接或间接助学近2000名学子。

如果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支撑黄国平一路走下来成才,那么刘秀祥靠的是那句:当我们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却发现有人没有脚。

如今,已是而立之年的他们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取的了一定的成就。


无数个寒门,可能挣扎在边缘……

03

有人可能会说:苦难造就了黄国平和刘秀祥。我想说:如果他们生长在更好的一个环境里,也许将更优秀。

他们就像天生励志的“奇才”,让人佩服,但如果抛开感性成分静思:倘若,很多寒门小孩如他们一般,是否会像他们一样,长大成才呢?

答案是否定的。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女孩子很早可能会被迫嫁人,男孩养家,世世代代的贫穷,早已将贫穷的模式刻制成公式。

那些有幸走出大山的男孩女孩是一种幸运,他们走出去后看到了山之外更多更远的东西,也才给后代带来了希望。

无数个寒门,可能挣扎在边缘……

△中间为刘秀祥

04

黄国平和刘秀祥两人,是从千万寒门学子里跳出命运的“特例”,那么,更多的寒门学子如何完成新的跨越与成长?

回应到理性层面,必须重视这千万孩子的成长。

外界环境:

教育资源:倾斜能够为小孩创造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让大多数小孩儿能够享受到较好的教育;

教育政策:现在好的一点儿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让每一个小孩能够接受初级教育,但教育的路还很漫长。

家庭教育:每个人孩子没有机会选择父母是谁?但每个父母可以选择如何教育小孩。说实在的,家庭教育是很多成年人缺失的部分,生而不养形成恶性循环,缺乏责任感的做法让孩子过早承受不属于自己的压力与委屈。孩子需要教育,作为父母更需要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

内部环境:

自身意识的觉醒: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引导和激励。除了基本物质满足,更需要让孩子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在逆境中勇敢成长。

地区集体的反思意识:如果说富裕能够集群,那么贫穷同样会集群。贫穷的链条是否能够被打断、改造,取决于一个地区的反思能力。

说实在的,我很佩服华坪中学的张桂梅校长,她希望的火种种在华坪县,让华坪县燃烧起来,燃烧出希望和未来,一个个从艰难中走出来的男孩女孩,经受了苦难的洗礼,会更勇敢,也会更懂得珍惜,更会选择去传播正能量。

以后的华坪将由更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成为新的接力棒,完成集体思想的带动和升级,也许缓慢,然而它能够让你看到未来。

再回到现实,几千年的累积下来寒门教育问题能否解决?短期艰难,它必是一个长期工程,代代接力,才有可能扭转乾坤。

@小晶悦读馆,我是一枚热爱文字的新闻女孩,透过文字去感受世界,期待与您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寒门   华坪县   华坪   偏远   美文   学子   贫穷   边缘   小孩   父母   男孩   未来   环境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