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疏明案真的反转了吗?是我们高估了人性,还是低估了罪恶?

鲍疏明案真的反转了吗?是我们高估了人性,还是低估了罪恶?

寐言寐语

我想成为一顶钟

为善良的人奏乐

为邪恶的人鸣丧


近日,北京司法部门就4月份一场“恋童癖性侵案”,经过调查取证做出判决,被告鲍毓明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驱逐出境。


4月份,网络上群情激奋,对案件的关注,不亚于对疫情数据的敏感程度,事件一经报道出来,大众脑补出来的:恋童癖鲍毓明性侵未成年少女,少女走投无路怒爆恶魔的剧情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出来,甚至有很多名人站出来力挺少女,要求严惩“恋童癖”。


如今,案件还原下来,只是一个恋童的骗子,遇到一个拜金的骗子,因交易崩盘而造成的乌龙假案。

鲍疏明案真的反转了吗?是我们高估了人性,还是低估了罪恶?

吃瓜打脸者众多,我也是其中一员,

但是鲍毓明案真的反转了吗?

并没有

他依然是个坏人

他的罪责,并不因为量刑的轻重而减少

他依然是个恋童癖

只是被一个成年少女欺骗了年龄而已

他在网上发布的“收养女”信息,就是明晃晃的罪

他在明知少女“未成年年龄”的情况下,依然与她同居,就是明晃晃的恶


韩某呢?

她也实在是太可恶了

利用大众的同情心

消费大众的善良

在疫情期间浪费公共资源

这样的“撒谎者”当然需要严惩


有句话说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

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让我始终无法接受的是韩某亲自把女儿“送给”了鲍毓明

如果说,后来的网曝性侵事件是为了给女儿维权,不得已为之

那亲手把女儿送入“虎口”又是怎样的恶呢?


案件结果公布后,

我看到一篇文章,是通过鲍毓明案件帮大家梳理逻辑的

善良没有错,但也尽量不要被人恶意消费自己的善良

我从中受益良多

互联网无处不在,吃瓜在所难免

当我们在事件中站队之前,

当我们在输出言论之前,

不妨多思考,保持关注

我们可以保持善良

但也不能屏蔽人类的邪恶和丑陋


就比如,9月9日演员张馨予发的一条呛声微博

“原来还有一种致富之路,

就是发阴阳怪气的微博去恶心人

再发私信到演员工作室,要求付费删帖”

在海量的观点、信息之下保持独立思考

确是吃瓜网友最该提高的能力

但,没有这种能力就该禁言吗?

不,持续吃瓜中……

就如电影《黑箱》中的一句话:

“若始终保持缄默,它所姑息的恶果,

就会如照镜子一样,反映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中。”

鲍疏明案真的反转了吗?是我们高估了人性,还是低估了罪恶?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老妇人》分享给大家

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女主是一位69岁的老妇人孝静

她穿着时尚,喜欢游泳

男主是一名29岁的男护士

长相阳光帅气,人畜无害

但内心却十分阴暗

他利用工作之便

接近孝静,并性侵了她

因为年过花甲,孝静报案后并没有人相信她

她只能一遍遍重复自己遭受的伤害

却还是被很多人怀疑

影片的最后,孝静说:

“如果我是一名年轻的女性,

那个人马上就会被逮捕了吧?”

鲍疏明案真的反转了吗?是我们高估了人性,还是低估了罪恶?

开放式的结尾,彰显的是赤裸裸的现实吧

如果发生在现实中,大家会相信老妇人吗?


有时候不知道是我们高估了人性,还是低估了罪恶

我真想做一顶钟

为善良的人奏乐

为邪恶的人鸣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手把   癖性   群情激奋   假案   年过花甲   大众   疫情   美文   罪恶   骗子   邪恶   案件   善良   人性   演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