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服务员这个职业,在许多企业中都是最低端的岗位,他们不仅收入微薄,还要随时面临顾客的怒火。

甚至于说,整个服务业,如今直面顾客的岗位,都面临着来自于顾客的风险,在服务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遭致人格上的侮辱。

正如新闻中,经常出现的顾客殴打、辱骂服务员;要求出租车司机在楼下等自己化妆等行为,其实背后都是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一种“歧视”。

但这种“歧视”,到底来自哪里?这便不得不说,对许多人都影响很深的一句话,也就是:“顾客就是上帝”。

这句话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但却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渐被曲解,从而使社会矛盾增加。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顾客真的是

“上帝”吗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其实本身便可能存在翻译上的问题,许多人认为这句话来自于英国塞尔福里奇百货的营销理念。

但翻阅相关的资料,却发现在其营销理念中,并没有这句话,这句话也因此,很可能是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差错,由译者自行意会、变形得出的。

那么,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到底应该如何理念,为何要说现如今社会中许多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01 顾客就是上帝的时代性局限性

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之中,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关系一直在变化,在曾经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卖方掌握话语权。

生产力不发达导致的物资紧俏,使得卖方在交易过程中,往往拥有更多的筹码,拥有更多的议价能力,在那个时代,显然顾客不会是上帝。

后来,随着战后的生产力快速恢复,与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爆发,我们开始生活在一个物资充裕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卖方的筹码逐渐减少,买方拥有绝对的购买决策权,因此,衍生出了以服务为主的买方市场。

在那时产品与产品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差异,想要让买方购买商品,则不得不从服务角度竞争,从而衍生出了两者关系的不平等。

但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新的时代,买方针对买方需求来进行差异性的商品供给,这使得我们开始更注重商品本身与用户的实际需求。

买方与卖方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两者都可以根据自身意愿来选择是否进行交易。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02 被曲解的概念

在买方为主导的市场中,对买方来说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只要自己有着足够的金钱,便可以享受到“人上人”的待遇。

服务业的员工,在企业的要求下,对买方持有百分百的敬畏,买方可以随意宣泄自己的怒火,而企业并不会保护员工。

这便导致,一部分人在耳濡目染之下,认为只要自己有钱,便可以成为“人上人”、便可以称为“爷”。

而“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使他们的思想、观点与行为,显得十分合理化,这句话本身便具有“地位”上的隐喻。

买方不将卖方看做一个平等的个体,反而认为自己消费了,对方便理应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对方只要有任何的不满,都是对买方的挑衅。

因此,服务行业中的员工,不仅拿着微薄的薪资,干着劳累的工作,还要面临来自人格上的侮辱。

这显然是错误的,但许多人并不愿意承认,因为一旦承认则意味着自身放弃了“特权”。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顾客

并非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在传播的过程中,被逐渐地曲解,从而导致服务业中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但现如今,我们都知道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地位、面临什么样的利害,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人格都应该是平等的。

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人格理应平等,为何仍有许多人,认为“顾客就是上帝”,还坚定地想要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特权”?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图文无关


01 金钱主导的地位划分

首先,如今社会中许多人抱有错误的三观,即使是嘴上不承认,但内心里,对职业还是有“贵贱”之分的。

而“贵贱”的划分方式,则是按一个职业的收入、待遇、环境来确立地位,而服务员等服务行业从业者,显然是很容易被划分到低等级之中的。

许多人之所以敢于欺辱对方,在于其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高于对方,所以要求对方理应顺从。

这其实本身便是一种封建陋习,许多人仍认为自己有钱便是“爷”,便可以践踏他人的尊严、便可以侮辱对方的人格。

而“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更是加深了他们的这种观点。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02 企业的有意谄媚

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基层员工之所以无法得到尊重,在于企业对其保护力度的不足,企业没有对其尽到应有的尊重。

在企业看来,员工损失一部分的尊严,却可能换取到顾客的满意,亦或是顾客的购买,是一件十分合适的交换。

之所以产生这种思想,在于顾客的怒火并不会宣泄至企业高管的面前,顾客对服务员人格的侮辱,也不会让高管感同身受。

在许多企业中,当员工与顾客之间产生冲突,即使是顾客自身的问题,企业也会要求员工对顾客进行道歉。

或许对企业来说,损失一位员工是无足轻重的,而损失一位顾客却可以称得上是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思想下,进一步助长了顾客的不良消费习惯。

从而出现了企业对顾客无底线的谄媚,使顾客更加认为自己便是“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顾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使职业分出贵贱,顾客成了“大爷”

满足顾客合理需求,在我看来是一种合理的社会进程;而将顾客看做是“上帝”,则显然是外来文化入侵导致的不合理现象。

在这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社会中的职业得以出现“贫贱”分化,每个人都将自己代入到各自的社会“阶层”之中,从而使社会中衍生出更多的矛盾。

如果这种观点继续蔓延,是否会形成更加严重的“金钱至上”观念?人们是否将金钱的多少,作为对一个人评判的唯一标准?

如果更加深入一些,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是否会导致更加尖锐的社会矛盾,出现“你是服务员就应该放弃尊严”,这种荒谬的论调?

或许这种荒谬的论调,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顾客   上帝   卖方   贵贱   买方   美文   生产力   大爷   服务业   服务员   侮辱   人格   西方文化   平等   地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