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开口讲话的传说

弘忍开口讲话的传说


岁月如流,自从弘忍的母亲生下他以后,就被逼走出家门。儿子转眼已长成六岁的孩童,却还没个姓儿名儿,也从不开口说话。大家都呼他为无姓儿,像个哑巴,其实他十分精明,心地善良。为每讨一点剩菜剩饭,他都要先让母亲吃饱而后自己再吃。母亲如未先吃,他是从不张口的。季氏为了让儿子放心,常常打着饱嗝,表示已吃够了,好多匀出一些给正在发育的儿子。可不管怎样,儿子均能一眼看穿机关,时间一久,季氏也只好娘随儿愿了。当然,真正令季氏心疼的还是子的纯善——一种忍辱含垢的纯善。 正是麦熟的季节,艳阳高照,山地里的麦子,籽大粒满。一些大户人家都趁着好天气驱使佣人和仆妇到地里收割麦子,储进粮仓。略有薄地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农户,也争在雨前下地细收细捡。只有像季氏母子这样无立锥之地以乞讨为生的人,没有什么收割的希望,但也趁着这当口,拖儿提篓拎筐,到人家已收割过的麦地里,拾一些遗下的麦子,扫一些撒下的麦粒,拿回去淘洗干净,或煮粥或磨粉,聊以充饥。由于一些小户人家,收割得十分过细,遗下的麦穗和麦粒藉微乎其微,以致拾麦的妇孺都争着往大户人家收割过的麦地里去捡。 这天,季氏带着儿子,拎着一只破竹篮,正在一家赵姓地里拾麦子。儿子眼尖,一连拾了几大把麦子,欣喜地往破竹篮里装。此时,正在一旁玩耍的赵大户儿子小胖,看到自家地里的麦子被人拾去,便霍地几大步跑了过来,双手叉腰,怒目圆瞪,喝道:"你这野小子,拾麦怎么拾到老子的地里来了。"听到一个"野"字,季氏本能的心头一颤,连忙吆喝儿子过去,她怕儿子受不住刺激,惹出事端。 儿子只朝母亲望了一眼,对胖小子眼角都没瞅一声不响地走开了。 这个赵大户家的小胖,已有十二三岁,本来就很肥,加之身子长得矮,更显得圆滚滚的,远看就像个斛桶。这会儿,他见对方毫不理会自己,立即大怒,骂道:"野种! 你还敢跑?"骂着,便几大步追上去,拉住季氏的儿子,一把夺下破竹篮,把篮内拾的麦子倒掉后摔下篮子,几脚踩得粉碎。 季氏在地头上看见儿子被骂,篮子被踩,儿子正攥住一双小拳头,怒目相向,怕把儿子激怒了,惹出更大的祸来,连忙抢上前去,拉过儿子:"走,俺回去。" "嘻嘻……"一声讪笑,从麦垛后转出一位花花公子,身着长袍,手摇纸扇。他就是赵家大户的大公子,早就在一旁看到胖小弟欺人的一幕,甚为得意,也想插上一手。 季氏知道这赵大公子是个恶棍,谁也不敢招惹,便慌乱中拉着儿手,转身就走。 "慢!"赵大公子一声大喝。 季氏和儿子不由自主地站住了。儿子瞪着一双愤怒的眼睛,凝视着这位花花公子。 赵大公子随手收拢摇着的折扇,用扇尖挑着季氏儿子的正腭,故意奚落道:“怎么你小子不认识俺大爷?"他边说边扭头瞧了瞧季氏,又嘻嘻一笑:只要你喊我一声爹,俺赔你一只新篮,还送你一垛麦子……·小子也得意地拍手打掌,大笑起来。 季氏听了,心里不由一阵颤栗,她怕儿子忍受不了这种难受的侮辱,猛地一推儿子,凄然地说:不懂事的东西,还不给赵大公子赔个礼!" 儿子此时牙齿咬得嘎嘎响,一双小拳头早已捏出汗来,真想冲上前去,拼上一命,但他还是忍住了。 赵大公子原以为他这一奚落,季氏母子会怒目相向,拚命反抗。谁知季氏母子竟逆来顺受,还要儿子赔礼,心里反倒不是滋味,他一挥手∶“罢了罢了,爷们对你也不怎么了,走吧,走吧!"说着,摇着折扇,大摇大摆地走了。 季氏的儿子此时眼里噙着泪花,木然地站着,一动不动。他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要欺负自己,要伤害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 季氏望着年幼的儿子,眼眶里忍受着屈辱的泪水,她的心碎了。她没有流泪,没有言语。她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命不好,如果丈夫在世,堂堂正正地生下这孩子,她母子决不会有这样的屈辱遭遇。 儿子看着母亲的如此神态,大概知道此时此地母亲的复杂心情,猛拾起手把久含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一抹,拉着母亲临手就走,他要到另一块地里去继续拾麦子、扫麦粒,他要为亲分担一部分生活的忧愁。 "孩子….." 季氏再也忍不住心酸,一把紧紧地搂着儿子抽泣着,久忍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 季氏的儿子却没有哭。他抬起小手,一把一把揩着母亲的泪水。

弘忍开口讲话的传说


从此,季氏的儿子更加寡默不语,有时站在破寺门前,仰面看着寺内神龛上的菩萨发呆半天,不知道他想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季氏心里非常纳闷,深怕儿子精神受到刺激会引起什么痴呆病来。寺里的老和尚知善见季氏儿子差不多整天整天站在寺门前,呆望着佛像,也甚觉奇怪,便问他∶"孩子,你为什么老站在这里望着佛像出神呢?"季氏的儿子一笑,用手指了指神龛上方坐着的一尊佛像摆了摆头,仍不开口。


知善和尚知道此无姓儿心里灵光,不管你问什么话都能听懂。他用手指佛像、摆头不语的动作,大概是说不明白神龛方端坐的这尊佛像是什么菩萨,为什么这般神气,竟无忧无地享受着香火,常年不断?便也一笑,告诉无姓儿:"这尊佛像,名叫释迦牟尼,是佛教的祖师。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你想听一下吗?"


无姓儿一听,非常高兴,连忙点了点头,表示想听,并立刻走近知善和尚的身边,仰头侧耳,一副虔诚的样子。


知善和尚是看着这无姓儿在茅棚里出生和长高的,本来就喜欢他,于是就给他也大致讲了一讲释迦牟尼悟道出家的故事。


知善和尚的话,无姓儿似乎都听懂了,双眼睁得大大的,紧抿着嘴,瘦削的脸上露出肃穆的表情。他掸了掸沾满泥污的破衫袖,突然一下子跪到地上,朝神龛上的佛像纳头便拜。


谁知,他拜一下,那些泥塑木雕佛像就像经受不住一样抖颤一下,连神龛都嘁嘁嚓嚓地响个不休。知善和尚十分惊奇,他暗暗琢磨,这无姓儿决非等闲,这些泥塑木雕的菩萨受不住他的大礼参拜,都颤抖不安起来,如果再让他拜下去,只恐怕连破庙也要拜倒了。于是连忙趋前一步,扶起无姓儿,说∶"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无姓儿站了起来,以手托额,朝知善和尚做了个削发的手势,随之又欲躬身下拜。


知善和尚理解无姓儿欲落发出家之意,连忙扶住无姓儿随手朝西一指,告诉无姓儿:永宁与黄梅交界的地方有个四祖禅师名叫道信,是位很有造诣的高僧,他在幽居寺,设坛演法,接引学人。你要出家为僧,只有到他那里去,将来或许能求得印证,修成正果。


无姓儿何等聪慧,一点便明,顿时眉结舒展,面露喜色连忙以手指了指心,又指了指天,似告诉知善,他心里已经明白了,十分感谢他的指点。随之一转身,大步走出寺院,兴匆匆往那草棚的家里而去。


真乃无巧不成书。此刻,草棚寒舍旁,季氏正与一位云游的僧人寒暄。这僧人身著一领灰色袈裟,足登一双芒鞋,项挂一串佛珠,慈眉善目,一看便知是一位素养极深的大德高僧,他是云游至此,向季氏讨碗水喝,并寻问欲去江南的路径。僧人喝完茶水,正欲还碗于季氏,拔脚起身,无姓儿大步走了过来,机灵地代母亲接过茶碗,朝母亲哈哈一笑。


僧人举目一看,只见此儿面透禅秀,眉藏机锋,身罩一股仙气,不禁大吃一惊,知道此非凡儿,定有来由,使哈哈笑,问季氏道∶"此乃小公子?"


季氏正欲回话,谁知无姓儿竟双手一揖,抢先开口,回道∶"弟子正是!"


这一下季氏吃惊非小,七年了,儿子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莫非这僧人是个神人,前来点化?正疑惑不解。老僧又俯身问无姓儿∶"小施主好生面熟,不知姓甚?"无姓儿毫不思索地响亮回答:“我姓的不是普通的姓!"僧人追问∶“那你姓什么特殊的姓?"无姓儿一字一吐,答道:"告诉你,我姓的是佛性!"姓和性音同义异。僧人知其根器非凡,随之探问道:"你这孩子,难道没有姓吗?"无姓儿回答道:“师父说得对,因我自姓空寂,故而无性(姓)!"此话一语双关,僧人大感意外,心想:此儿非同常人,不若携走,将来传给衣法,二十年后,定能大弘佛法。他正要求季氏应允带此儿出家,无姓儿竟大喜过望,连忙朝僧人双膝一跪,道:“弟子愿意拜高僧为师,望师父慈悲!""请起,请起!"


僧人连忙把无姓儿扶了起来,没有说收其为徒,也没有说不收其为徒。说实话,对这么机灵的孩子,又有这么高的志向,定是佛门龙象,他是打心眼里高兴,但不知其母是否愿,便不好贸然作出决定。他朝季氏看了一眼,意思很明白:你这儿子要求出家,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呢?


看着儿子要僧人收留为徒,季氏并不感到意外,她知道儿子早有出家的志向。只是今日开口说话,却是一桩奇事!莫非儿子真与这老僧有缘,以致今日奇遇?她便一五一十地把儿子一生下来就不说话,直至今日才第一次开口的奇异经历粗略告诉老憎,如老僧愿意收留,她也愿意舍弃,以遂子愿。


僧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道:“此子七年不开口,也好忍劲!既然今日开口了,且一开口就要求出家为僧,也是佛门之幸事,相信日后定有所成就,但不知此子姓甚名何?”


季氏一听,不禁又悲从中来,回道:”小儿姓周,尚未取名,望师父为小儿赐号!”


僧人又乐哈哈一笑,道:“好,好。既然此子如此的忍劲,那就取名弘忍吧!”


特别申明:本文根据吴洪激先生《中国禅宗佛祖全传》摘编。

弘忍开口讲话的传说

作者简介:

吴洪激,湖北黄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释迦牟尼   麦粒   神龛   竹篮   怒目   僧人   佛像   麦子   大户   母子   大步   美文   公子   和尚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