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漫谈:成为神仙后不但没有逍遥自在,反而更忙了

道教文化漫谈:道教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作为修行的准则,得道成仙可以说是每一位修道追求的最终目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神仙可以长生不老,可以御风飞行遨游天际,仙界的琼台玉宇令人神往。

道教文化漫谈:成为神仙后不但没有逍遥自在,反而更忙了

东晋道学名家葛洪将仙人分为了三等,即天仙、地仙、尸解仙:“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天仙是由丹道修行者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从而形神俱妙。身体与神识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从而可以永断轮回,超升成道。仙人经过西王母与东王公的考校,升入三十六重天,在神仙世界里畅游,实在是令人艳羡。

道教文化漫谈:成为神仙后不但没有逍遥自在,反而更忙了

人们不禁好奇,是不是成为神仙之后,就不用肩负任何职责而逍遥世外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道教修行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得道成仙,另一个是济世度人。“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道教将济世度人作为立教的一种行为准则,而神仙则是道教劝人向善的形象体现,神仙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劝化世人积德行善。

正如常常听到的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神仙的等级越高,道行越高深,那么他们身上的神职就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道教文化漫谈:成为神仙后不但没有逍遥自在,反而更忙了

海神妈祖得道飞升后,常在海上游巡岛屿,打救海难,深得渔民百姓的爱戴;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他一生行医布道,不求名利,只为了救苦天下苍生,人们都称颂他为“活神仙”;月老掌管着世间的姻缘,单身男女则会来到月老殿里,祈求月老帮自己实现“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愿望;商人会去财神殿里,希望财神爷保佑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土地神执掌一方土地的大小事务,不但掌管着人类的生老病死,还监管着此地的飞禽走兽……

道教文化漫谈:成为神仙后不但没有逍遥自在,反而更忙了

老百姓为这些神仙立庙祀奉,上香祈愿神仙帮助自己,“香通三界之中,烟透九霄之上,香达万圣大罗天,香格千真紫府仙。香满虚空凝瑞霭,香腾帝座散香烟。一炉既腾,万真洞鉴。”神仙通过祥烟感应到人们的诚心,于是便会下界帮忙,尤其是司职三界救苦之事的太乙救苦天尊,他随声应化,帮人解忧排难,在人遇到危难之事时持颂“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天尊就会前来救助,让人逢凶化吉。

神仙并非高高在上,虽然具有无上的神力,他们依然注重济世度人。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同时帝君通过此种方式来考校世间众生阴功阴德并根据其功过大小赏善罚恶,劝化世人积累阴德。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劫度人,常常显化人间,自三皇五帝以来,老君改名换号,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秦汉时的河上公,都是太上老君所化。

道教文化漫谈:成为神仙后不但没有逍遥自在,反而更忙了

此外还有一些神职较低的“小神”,他们也常常出现在高功法师的法坛上,非常的忙碌。比如六丁六甲神,高功法师在作法时常常召唤他们,用来祈禳驱邪。再比如“仙界快递小哥”四值功曹,四值指的是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功曹,在古代是一种官职的名字,是辅佐郡守、县令的小吏。法师在法坛上将四值功曹召唤出来代为传达表文,以此来上表天庭,沟通神明。

道教文化漫谈:成为神仙后不但没有逍遥自在,反而更忙了

总之神仙大多是有神职在身,并非人们想象的那般逍遥。神仙归根到底都是“道”的化身,人们追求成仙其实是为了追求大道。《太上感应篇》写道:“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想要成为神仙,就要多多积德行善,这样才是修行的终极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道教   老君   化生   神仙   法坛   阴德   神职   帝君   太上老君   形神   逍遥自在   功法   天尊   月老   仙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