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语秦心语(第五期)

季语秦心语(第五期)

――季语秦


季语秦心语(第五期)


(8)

相对道之隐,佛家之隐士或许更心怀大同,阳光向善些。

那一日黄昏,我步入滴水崖无人的幽谷,山高林密,人迹罕至,鞋子像铁做的,沉重而磨脚,我脱下提在手上,光脚踩着厚厚的落叶,想赶天黒前离开无人的密林区,风声鹤唳,像猿啼,我只觉得头顶遮天的树枝嗦嗦作响,借着落日的余晖,我看到头顶十几米的树梢上足足有一二百只猴子,上窜下跳,根本不怕人。我意识到这是一群野猴,我进入了它们的领地,所以愈发惶恐。

慌乱中,沿着水清如镜的小溪,急急绕过一巨石矗立的峭峰,紧贴峭峰有卵石垒搭的一小小石屋,屋内透出羸弱的灯光,我心一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竟是一刹那间,我双手合十,轻扣柴门,良久,一僧侣打扮的修行者亦双手合十,问明我情况后竟邀我留宿。

感激之余,进到斗室,约十平米,无电无手机,只有一张竹床,一个行军床,一摞经书,一盏油灯,简单几个农具,门口垦一席之地,自种了些蔬菜。

因佛家讲究过午不食,大师一日只吃一餐,我也只有拿出随身食品充饥。

大师告诉我自掌灯开始,他就要研习经文了,夫看经之法,当净三业,三业无污,百福聚集,端身正坐,如对圣容,则身净也,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净也,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净也。

我想任何凡尘俗事,若以大师这种心态,估计没有办不成的。仅凭此番热忱和敬业,就催我自新,教我惭愧了。

季语秦心语(第五期)

8

大师又说,修心之人,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性净明心,本周法界。随即双手合十,递与我一本《大佛顶首楞严经》,让我凭悟性修习。

然后大师盘腿打坐一木墩,给我讲解《大成佛经》 ,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养,持八戒斋修习慈心;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或造僧祇四方无碍斋讲设会供养饭食;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或有厄困贫穷孤独系属于他,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以方便力令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懵懂中,查阅译文,分析解读大师的这段经文,主要就是劝人向善,广行布施,度我大同。他将布施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财施是指将自己所有的食物、衣物、金钱、房产等,甚至将自己的身体、生命施舍给他人。无畏施指不仅不侵害他人,反而要以言语、行为等消除他人的恐怖畏惧。从布施的内容可以看出,布施不仅仅局限在钱财等物质方面,能够在人悲观失望时以温暖的话语来安慰他人,使人生起信心,或者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助人一把,这也是布施。体现了菩萨道的大慈大悲精神。

那一夜,溪水叮咚,鹤唳猿啼,窗外氤氲雨歇,酥风阵阵。

我与隐士同宿一室,抵足而卧,几乎无眠,世俗的纷杂,清晰的在我的脑海里流了整整一夜,就像石屋外落花袭水,随波而去一样。

2020.02.2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多闻   石屋   大佛   佛家   木墩   无畏   大成   行军床   慈心   隐士   经文   美文   头顶   苦恼   双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