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诗歌(三)

麦子熟了


马坤茹


隔着三十年的路程回望,倒流河边

暑气丝毫没有消退

河水却清澈许多

五月的风躁动着

在太阳的驱使下,用舌头舔着

麦秸和麦穗

仅仅一个晌午

麦子就变成太阳的颜色

麦子熟了

倒流河边的麦子熟了

它们成熟的时节恰逢端午

麦香和诗歌的味道参杂在一起

虽然他们不搭界

却选在同一日走向成熟

麦芒经过淬火

把尖端的一丝柔情抛给了河水

作为节日的礼物献给舍身请命的诗人

而自身却更加坚硬锋利

直指苍天

隔着三十年的路程回望,倒流河边

暑气丝毫没有消退

河水却清澈许多

五月的风躁动着

在太阳的驱使下,用舌头舔着

麦秸和麦穗

仅仅一个晌午

麦子就变成太阳的颜色

麦子熟了

倒流河边的麦子熟了

它们成熟的时节恰逢端午

麦香和诗歌的味道参杂在一起

虽然不搭界

却选在同一日走向成熟

麦芒经过淬火

把尖端的一丝柔情抛给了河水

作为节日的礼物献给舍身请命的诗人

而自身却更加坚硬锋利

直指苍天




一条江的抒情


韩生明


一条叫汩罗江的经卷

因一个诗人的名字,深入

如同闪电

一束光刺穿所有的

黑暗,像一场盛大的

雪崩,撼动历史性的章节


在这一片所谓的江水

此刻,风平浪静

眉梢上的《九歌》《楚辞》

止歇于此。在寂静处

皱起思索的涟漪……


失去了呐喊,身体里的撕裂

这样的历史细节

在守候那个仰天长叹的诗人归来




致屈原(外一首)


王海云



在史书里隐身又在民俗中复活的人

被江水带走又被时光送回的人

在粽子,艾叶,菖蒲里书写怀念的人


有着江风的冷静和忧愤

似乎为江水而生,又为江水而去

他的一生被猎猎的江风吹动

被幽暗的礁石高高托起,又被隐匿的岸拒绝


他是一截浸透风浪的船板

他的一生很短,从船头还没走到船尾

他的一生很长,才刚刚解缆



江水是浑浊的


最先铺开的清香

不是苇叶,也不是艾草

最先荡起的思念

不是江水,也不是龙舟

两千多年前的江水是浑浊的

那个在江边垂钓的人是孤独的

千百年后的诗歌比五月更温暖,比易水更清澈

那些乘着龙舟赶来的诗人

他们要阅读的,不是江水,更不是诗歌



屈原


荆卓然


屈原屈原 又屈又冤

为国而屈忠心可鉴


魂散汨罗江 好名声

数千年未被江水冲淡

《离骚》《九章》《九歌》

满腹才华至今金光闪闪


从出生时的一声啼哭

到汨罗江的纵身一跃

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左徒

《战国策》里留遗憾




一双白鞋子


月剑


我从南方仲夏夜的梦中醒来

我躺在三百公里之外颤抖的河床上


最初的忧伤挂满来自星辰的露珠

潮水如丧考妣般的发出低缓的哭声


无数只龙的头型越上岸边又隐没

一双白鞋子在两千年的淤积前保持沉默


楚国啊,被千刀万剐的楚国

一只负伤的怪兽早已沿蜿蜒的大江匍匐遁去


你在这片大地上书写过高傲的头颅

也书写过魔鬼血淋淋的眼睛


他们的死期与你自己的死期

听着楚国的涛声被预告


楚国啊,干涸眼睛里的楚国

在噼里啪啦里轰然倒塌的故园


最后一次披头散发长剑配腰吧

让后世的李白们顶礼膜拜三千年


最后一次深情凝视那些端着米团前来的子民吧

楚国啊,来生还是挚爱的楚国


一双白鞋子在两千年的淤积前保持了最后的沉默




致敬屈子们

一一谨致留守老区的奋斗者


郝富红


天空湛蓝

浊漳河一如汨罗江一样会讲故事

斑驳的军号 破损的粮车

正在演示手摇发报机的藏者

水泥路 观音堂 干果经济林

已然混浊的眼睛 挺直的脊梁

忽然就想到峨冠博带的屈子


一滴眼泪

淌了千年

滚烫成家家户户飘香的粽子

搓捻成遍插门闩的艾草

拉拽成竞渡的龙舟


山河无语 江水有情

在梦里 我无数次看到你的影子

孤独成汨罗江翻滚的浪花


浊世 晴空

清醒 昏睡

难以穿越的永远是人心


孔子一声叹息后

托举出照耀千秋的一轮明月

屈子呵

你可曾听到月色入户的吱呀声


阡陌之中有英雄

振臂 云集 揭竿

猎猎罡风中

屈子呵

你可曾看到一叶之外的朗朗乾坤


螳臂 在夏日里凝结成雕塑

任岁月滂沱成一段迷蒙的时光

屈子呵

漫卷的诗书就是午夜的阳光啊


等你

划千年的桨穿越时空

在这浊漳河的文脉里

坚挺了不忘初心的子子孙孙


指尖划过阵阵山风

掬一捧清泪

触摸那些固守本真的灵魂

吟长歌一曲

浩荡成东流不息的滚滚江河

(2017年5月30日)






端午节


郭晋芬


千年之后的清晨

我走向城市背面,为一株艾草

在山间细细搜寻,竟然空手而归


千年之后,我们不说黄钟,不说瓦釜

不说一只鸽子的孤独

一个人的大放悲声


说说这沧浪水清,鼓点声疾

说说这欣欣然的河山

可如你所愿?




端午,端午(组诗)


李泽慧(13岁)


屈原与江


屈原怀着悲愤投了江

江送给世人一片肃静

端午的香侵染了江水

屈原是否也能同我们一起

分享幸福的味道


2019年4月6日



端午的月亮


月儿皎洁

用目光洗涤城市

岁月静好

广寒宫的桂香

悠悠传到远方

飘浮在屈原身边

让这位伟大的诗人

寻找到了自己的世界


端午的月亮

不是完美的圆

但她可以用光晕

弥补


2019年4月6日



粽香十里


世间没有飘香十里的粽子

却有源远流长的情

情溢端午

随手揪一块情

裹进粽子里

粽子的香

传进了千家万户

温暖

不止十里


2019年4月7日



汨罗江和渔舟


梦化作渔舟

悠到了汨罗江

渔舟用手在江水上画圈

数着汨罗江的波纹


江没有笑

她哭了

声音仍旧清脆

因为她是为美好的世界

而醉


2019年4月7日




端午遥寄


辽东天赖


再不提香粽、菖蒲、艾蒿

不提那个去水底问路的夫子

我躲开迷人眼的杨花

经过人群中一位待产的新妇

刚刚回到这小院来

梨花早已开尽,青果隐于叶间

浓荫之下,桌椅齐备

园中小菜鲜嫩,正可佐酒

你若来,我们对饮

你不来,我便独酌

南风缓缓,吹向时间的尽头

人世的悲伤绝望,被黄土

一层层盖住。阳光醇厚

万物皆有不能自已的醺然

一枝蔷薇

摇晃着爬上墙头,向我

举起了小小的酒杯





艾草,拯救那一片碎了的时光

——写在端午节之际

任爱玲


到了那一天的时候

就一个人到附近的山坡上采一些花吧

知名的不知名的,有颜色的无颜色的

盛开的,没有盛开的

只是,不要忘记,再多采一些月光

多采一些沙洲上的吟唱


如果能多采一些艾叶,自然最好不过

插于门环,插于发簪

插于衣襟,或书架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两千多年的痛

又如何能在一夜之间消除


还是让我们遍种艾草吧

房前屋后,庭院屋顶

月亮之上,星星之下

能种的地方都要种上

用这漫山遍野满眼满怀的艾草

拯救那一片又一片碎了的时光吧


再准备些雄黄酒

数量不能少,一条江的量应该够了

不管是谁,喝醉了是最好的

脸红到脖颈,最是必须

要用这满脸的红,连缀成一面又一面幡

扛着这幡,到江边招魂去


龙舟是不能不来的,那惊天动地的疯狂喊杀

终是会杀出一条血路的。血路上

你会看到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记忆

醒也好,醉也罢;清也好,浊也罢

滚滚红尘之后,红的血,终是干了

干成了满眼的太阳色


各种各样的香草,都谢了

谢成了满地散乱的月光白

焚烧艾叶的烟雾,在弥漫了一个时代之后

也终于灭了。只看到一个人背着时光,远远地去了

身后,阳光如血。辽阔的文字里,

月光落成了一地的沙砾,无法捡拾,也无法埋葬



在屈子祠(外二首)


龙鸣


王驾前苦谏的那个人,是被贬谪的

屈大夫

盘桓在城门的那个人,是不再归来的

流浪汉


不相信,一个高居庙堂的人

不会选择去流浪

不相信,一个流浪的人

会再次盘桓在城廓下


但我坚信,掩埋真相的人,

遗臭于荒野

客死他乡的人,还活在原乡


一个跪在屈子祠里祈祷的人

是一个读破了《离骚》的人



一颗粽子的告白


被收割,必须承受镰刀划破秋风。

被去皮,必须承受一丝不挂的

肉体,裸露羞耻。

被烹煮,必须承受三昩真火,

打破了丹炉。

被揉搓,必须承受千斤石臼,

碾压了山河。

被捆绑,必须承受蒙蔽与排挤。

撕扯与分裂。


必须紧,拒绝松

必须苦,拒绝甜

必须硬,拒绝软

必须白,拒绝黑

必须清,拒绝浊

必须远,拒绝近

必须方,拒绝圆


宁愿魂散于澄澈的碧涛

而化为碧涛

亦不能接受谗媚的绳索

而成为绳索



左徒十二冢


十二座土堆,就是一捧尘土

骨骸放弃了皮肉

心跳放弃了体温

头颅放弃了幻想

灵魂放弃了溃烂


一群乌鸦

落在高一点的墓碑上

苟活的黑,吞噬旷世的白

它们借助风,往高处飞

我也任由风

吹得满脸尘埃。满脸尘埃


渔父亮出他哲理的前额:“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吾足”

我答: 这旷世的逆淘汰呵!逆淘汰



端午诗歌(三)



端午


砺影


风,掂着小脚尖

走过水面时,我正在岸上读离骚

它应该认识屈原,应该

在他投江时,劝留过

而这个悲愤、绝望的人

硬是甩开风的手,做了一个避世的人

今天,我要劝他走出水面

看看好日子。告诉他

从河南到湖南,一路高铁

高铁上坐着,不相识的一家人

告诉他,后世人的怀念

告诉他,在时间的长河中

我们多么渺小,像被风

掂着脚尖踩过的一滴滴小水珠



五月,被捆成粽子模样


翟永立

五月,被捆成粽子模样

无数颗大米,替屈子一次次赴死

今天,仍有人效仿屈子

他们,无须投江

只需捅破那层雾霾

历史的天空,就会更白

我始终认为:先生还活着

随时会抱着石头,从水中出来




端午:艾草熏香的节日


倪长录


端午,艾草熏香的节日

作为一个背景,雨水和诗意降临

情怀邂逅感叹和悲悯

想起一个

身穿长衫的人


粽子,永远是诗经的一部分

治愈着人间的相思

让我们日夜看护的念想

在生活的胃口里

有了低旋后的回归


记忆的岸上

一位诗人的灵魂从乡愁中脱身

一条名为汨水的河流与渔樵问答

成为大地抬高的灵魂彼岸

与祖国连襟


当落日向端午鞠躬一揖

河水在一片苇叶上微微喘息

(2021.6.12)




端午


温暖


一朵浪花

就掩埋了一代忠魂

也掀起身后几千年的波浪


几千年,用来追寻你

追寻一块

同时被绑架的石头


几千年了

长在五月的艾蒿

已经长出一个可以辟邪的节日

以及各种传说和揣度

而你站在云端

是否接的住岸边的人类

一颗接一颗,抛洒的

慈悲心

是否知道,现世安稳

已不必问天




三闾大夫


早布布


史记,屈原贬后出任此职

无法考证三闾大夫

官职,或许,那只为麻痹

一只仙鹤的精神创伤

昏聩者的游戏,有时听起来光面堂皇

二千三百年后,秭归的百姓依旧

在端午

如此呼唤,他们呼唤的

不是一个官位,或

主持宗庙祭祀与宗族事务的

辞赋之宗


这秘密普天下晓得,普天下也都晓得

一个朝代因何而亡

后人们对一条江呼唤,呼唤的是

对人民、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魂魄

那也是不朽的诗心


三闾大夫,是我心里

最大的诗官,掌管

天、地、人



端午诗歌(三)



端午有寄


量山


我喜欢绕树三匝,

观察它的中央和分叉的省市,乡镇。

它的绿叶缩印着无数条河流,

躯干往往因伤害或营养缺失

聚起奇怪的山峦。

是的,现在

我看着雨中的构树叶片,

沿着叶脉的走向辨认一粒尘沙

——齐耳短发的女子,

在蓝墨水的上游教书,写诗。

你投来雨滴的目光

尚未变红的果实,

愿意呆在低处的树枝上。


2020.6.16



端 午(外一首)


王妃


优美的外型 精致的内心,再别致的

甜棕 也吊不起鱼们半点食欲

它们选择噤声,在河水的深处

窥视河岸上的骚动

一群失忆症患者 对着虚空的河面

顶礼膜拜 他们是假想的朝圣者

在仪式中自慰。他们

早已不爱吃粽子 以瘦为美

记不住艾叶的样子 热衷在网上种菜养花

不喝雄黄酒,也不识香草美人

至于屈原、《离骚》和《天问》

多半也只是在语文或

历史的考卷中 填几个空

“这是一个擅长用纪念

提示遗忘的时代”。

失去喧闹的河面 渐渐平复成

一面镜子:正面映着愈行愈远的人影

背面藏着一颗枯瘦的心

写于 2010年端午

端午

从菜场出来,一根艾草

已从五元降到三元

过了今天,无人问津的

艾草会越来越多

躺在地上,也躺在时间里

莉莉说拔完火罐后

艾熏,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

在艾草微苦的香气里

失眠已久的我

很快进入了梦乡——

我梦见大江东去

千年的水草摇曳

水里住着有骨头的人

我在岸上孑然行走,两手空空

但身子里有艾

写于2016年端午




想起屈原


大连点点


姐姐问“今天回来吗?”

我说回去

每一年这一天

奔赴老家的脚步

从未停止


米粽流香

依然是妈妈的味道

这一天,除了照旧想念妈妈

也照旧会想起你

一个执剑徘徊的人

一个沿途问路却又向死而生的人


屈原,我相信

即使千万年后,跟一个节日的关系

如此紧密的人,除了妈妈

还是你





屈子祠,我来就为了上一炷香(外一首)

@老房子

我终于走到了汨罗江。屈子祠

再遥远我也得来,我来

就是为了上一炷香

原本,我想我应该是一块粽子

请渔父抛进江中,追寻您

忽然遭遇

细雨密织的捆绑。风的河床

竖起来一座天问的大山

您昂头踏歌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哦,“石磊磊兮“

哦,“葛蔓蔓”

这助词,这语气,该不是讪笑我想

请您松手,请您松手

松开,我就是您怀中滚落的一墩石头

往上,往上......不要

滑落于沧浪

金石声砸醒端午一梦。赶紧

撩开氤氲。这与历史关联的现场

恰好见证

我签了一纸契约:

诗人,就是滚到您足下的

三叩九跪

我来,就是为了给您

上一炷香

上一炷香

……

神鼎山听琴

——汨罗县神鼎山可听阴沉木制作的古琴

阴沉木古于《离骚》

古于您。古于踯躅平沙的脚步

雁落下,插成

神鼎山翠木

支撑风云

支撑不了落叶

碧涧泉载沉载浮

远道而来的信徒

不停喘息。一呼

就听见

比您年轻许多的《望江怨》

在麻纱白中雄浑

一吸,就从

微颤的指尖点击

胸正闷着的视屏

鹭鸶

带着它们飞成窗外的雨和

立在心底的称呼

“大夫”、“大夫”

这一词可两读

一读佐君主,一读疗创伤

若想还读成良宵

就引了一群诗人微醺的

指法下山,继续

撩拨心弦

2021-06-12晨06:37


月光如被 (外一首)


@蒋雪峰


月光如被

大被同眠

盖过李白 王维 苏东坡

……

从六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开始盖我


2021.1.5



白 鹤


我注意它很久了

它从不三五成群

总是形只影单

在天上

在树上

在泥淖里

在河水里

在春夏秋冬


如果偶尔碰在一起

也会很快分开

由它们

回到它


2021.3.16





棕叶狗尾草


@涂 拥


刚好端午,刚好

我在山中认识了棕叶狗尾草

它们没变成棕子外衣

也不属于节日药引

只是名字,偶然与热闹相遇了

它们长在山野,活在镰刀下

许多人都不知其名

只有当山风不停吹时

草木弯成风的形状

我才发现惟有棕叶狗尾草

张开剑叶

舞动得风向不明



端午的伤疤


@蔓 琳


天气预报说今年的端午

雨水泛滥

却很难预测

老天的

弦外之意


那些年母亲们总会

用菖蒲艾叶烧水

浸泡我们被蚊虫叮咬后

千疮百孔的身体


而现在

我们站在季节的入口

所有的春天都已过去

习以为常的各种伤疤

折磨着这个世界




龙舟节七问 (外一首)


@金指尖


楚辞,一把记忆的锉刀

可曾见过,比端午更宏大的龙舟

汨罗江水面宽了,粼粼闪闪

由忧郁到激愤,是《天问》发芽的忧患

锣鼓阵阵,在天空炸响

祭奠你的人,把晶盐挤出身体的绝唱

先生啊,楚辞是长在《九歌》一棵菖蒲

或是薰染《九章》一柱艾香

独亨汨罗江这樽长棺,一尾水底鱼

用石头,为棺椁落下最后一枚钉子

在荆楚大地,在你活着和消沉的地方

除了绝唱,还创立了什么

一种思想在一河水里

长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精神么



又到端午

又到端午百舸争流

二千年前的水漫上堤岸,四海归一

极目楚天,时间之河

以爱国的终极含义析出晶盐和泪水

还有先生的思想,留在骨头里

千年不化的血性

我一遍一遍观看《屈原》大剧

再读《楚辞》《九章》《天问》

直至太阳火红,故乡黍麦又熟

先生可否看见?




清淡的端午节


@陈衍强


我身披艾叶

寻找风情万种的你

自你离我去战国兮已三千年

成为比离骚还骚的湘夫人

尽管我抵达你的宫殿路漫漫其修远兮

仍然要在五月初五的草裙里上下求索

直到你用押错韵的情诗

为我解开两个尖挺的粽子

我才在你开始颠簸的龙舟上

饮尽楚辞勾兑的雄黄酒

用如剑的菖蒲草书《天问》

然后全身心的投入你的汩罗江

即便你的经历浅得只淹没我的脖子兮

吾爱已如愿以偿




端午来临


@霁 虹


端午节

最想在会理过

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随意走进一条老巷子

随意选择一家香气弥漫的餐馆

品尝向往了一年的粽子


二十三条小巷

都可以走一走

听香草一般娇气的会理女子

清唱一般的吆喝

看水果摊上善良的大姐

沧桑的老式秤杆

在她手上轻轻上扬


端午节

最想在会理过

品美食

尝药膳

薰风中和几个好友“游百病”

药香飘满城

一醉醉一生


注:“游百病”,会理人吃完以药膳为主的端午宴后,要出门巡游,把病游掉,十多万人同游,蔚为壮观!





我看见整个长江流域都在煮粽子


@张引力


现在,我溯行的小丰沟,是大河南岸二级支

流芙蓉江

的一级水源保护区


它储存着山脉的迟钝和糯米的绵柔,且启发

联想

三米宽的溪涧,怎样成长为宏阔的时令


二零二壹年六月十二日,我看见整个长江流域

都在煮粽子……


而反过来,我仍将从高石坎瀑布第一丛粽林开始

这符合从局部到整体,由生米做成熟饭的过程


2021.06.11





屈原没了


印子君


缠住的线

被我解开了


包住的叶

被我撕掉了


粽子里藏着诗魂

不敢大口咬


小心翼翼吃完

才知道屈原没了





屈 原


@刘德路


楚国人并不高

你纵身一跃

却成了千古巨人


汨罗江水浸着日月

幽幽远去,五月的蒿草

一年比一年疯长


你举起士大夫精神,却狠心

让亿万同族人几千年来

都擦拭不干眼泪


多少后人在等你上岸

将爱国情怀重新抒写

将祖国的山川河岳重新阅读


你自顾求索在漫漫长路

永不回头,用渐行渐远的背影

照亮中华千年的传奇




也说端午


姚一梅


汨罗江,在五月初

千年哀伤。那一天

我们隆重地叫它:端午

现代的节日祝福语

让“安康”替代了“快乐”的千篇一律

那一天,汨罗江不再只属于南楚

它摇身一变

变成了中华大地的千古绝唱

那一天,门上栽艾蒿和菖蒲

高挂着它们,就能驱邪辟毒

那一天,要独宠雄黄酒

房前屋后遍洒,或者饮了它

还要把糯米变成粽子,不再投掷江心

喂食亲人和自己,不再是鱼

那一天,江中划龙舟

万一就,救起了屈大夫,好好活着的屈大夫

我们不愿意你失足落水,或者蓄意投江

这是宿命啊。哭泣的端午

从来不相信,屈大夫已经化身为鱼

因为鱼的记忆只有七秒

而他的吟唱,却传诵了千年

九歌和九章,天问和离骚

“香草美人兮”

在汨罗江的水波里源远流长

楚辞的浪漫主义

在艾蒿和菖蒲间亘古芳香

这是遗憾啊。纪念的端午

借汨罗江的洪流,借三三两两的龙舟

借迷醉的雄黄酒

借来香草

还我美人啊







招魂曲(外一首)

徐甲子


每到农历五月初五,我思想的车马

就会驰出蜀地,直奔楚国

我要站在汩罗江岸,隔水相望

曾经的左徒,曾经的三闾大夫

那位向天而问的屈子,从楚宫拂袖而去

要么执剑向月,要么凝视夜空


我在想,当年的香草美人

是否还在楚辞里飘飞

你的楚国早已病入膏肓

你的如椽之笔,已不能书写楚国的悲怆

江河日下,顺水漂泊

你以悲歌吟唱仲夏,而秋阳

何日破云而出


国破,山河犹在

你为何选择纵身湘水

以此质问不可思议的楚国


噢,今又端阳

香草还当三户地

穹宇沉寂,大地苍茫

唯江河之上,喧天的锣鼓

飞渡的龙舟

祭奠一个不死的亡魂



天 问


向天而问

端阳的余晖,爬上你的额

一如菖蒲,悬挂于门楣


今日的阳光多么沉寂

那些养尊处优的脸,已被生活扭曲

端午夜空,陨落多少颗星辰


我的思绪飘飞

马蹄踏碎梦境

秦国的兵刃锵锵作响

楚宫里,怀王睡意正浓

在梦与非梦之间

大楚江山被踩在脚下


一条江呜咽流过

一个人向天悲歌



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汨罗江   会理   端午   楚国   龙舟   屈原   雄黄酒   菖蒲   楚辞   离骚   粽子   江水   美文   河水   大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