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归程


回家的归程

网络图片 侵删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这个人,有的时候很变通,有时候却非常执拗。一如果件事被我下了定义,那么改变的几率就实在是太小了。尤其突出的,是我对家的概念。

我出生就在爷爷奶奶家里,然后一直到8岁之前,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那里我度过了我的童年。现在只能依稀记得老房子的样子了:门朝南开,正对着皋兰山,一间朝北的大屋是爷爷奶奶住的,父母的房间就在对面,我却从来不去,早习惯了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生活,其实是离不开宠爱。

那时候是土炕,很宽敞,我在上面怎么玩耍也不会掉下来。每到冬天爷爷就会生火暖床,睡在上面很舒服,很惬意。后半夜里,炕里的火不行了,爷爷怕我们冷,还要起来,披着厚厚的外套,给灶里面添加木柴。

院子中间有一排葡萄树,小的时候,常常在下面玩,等到葡萄快熟但还在发青的时候就忍不住摘下来,涩涩的感觉直到今天还能回忆的起。夏天的时候,爷爷喜欢拿个马扎,就在葡萄架下面休息睡午觉。来客了,也在葡萄架下面招待,既阴凉又舒服。

家里还有一条狗,体型算中大号,跟着爷爷很多年了。现在想想,那时候我也才6、7岁,真不知道是我溜它,还是它溜我。常常是我先带着它出门,它看我走方向就知道要去哪里,然后就带着我直奔目的地,不过从来没把我给弄丢了。


回家的归程

网络图片 侵删

除了爷爷奶奶,父母和一个叔叔,住在老房子里,其他的几个叔叔姑姑都在外地,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那个时候,才是家里最热闹的。于是在潜意识里形成的结论,爷爷奶奶的家就是我的家。

就这样一直到2年级的时候,才随父母搬出去住。搬是搬出去了,但是对爷爷奶奶的依恋是无法忘记的。所以每个周六放学后,都会自己坐公交车,去爷爷奶奶那里,周日晚上再自己回来,一直持续到初中结束。

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小学和初中的三年,其他的时间都是在爷爷奶奶家的,包括上高中和工作以后。后来每次有人问我去那里,如果是去爷爷奶奶那里,我就回答:回家。如果是去父母那里,我就回答:回我爸那里。从不说回家!

很多人都说我没良心。对父母怎么能这样?其实这个问题实在太好回答了,现在的孩子都和父母在一起,不在爷爷奶奶那里,所以对父母的感情远远超过对爷爷奶奶的感情,而我,不过将其调过来罢了。


回家的归程

网络图片 侵删

我看过一个报道,年轻人一个人在外面,做事吃住都在单位,实在无聊的没办法,后来想了一招:买了一辆自行车,晚饭后出去转,转累了,就开始返程,不过主角把返程解释为“回家”,在外太久,实在是想家,所以只好用这种自欺欺人的办法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可能我们在对“家”的感念认识上会有不同,不过我们对“回家”的需求却是一致的。家,在我的眼里,早已不单单是平静的港湾,或者温暖的怀抱。家其实是一种精神的渴求,是一种自我的认同,是在茫茫人海找寻自己的坐标,在风雨中不要迷失自己的归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皋兰   朝北   发青   南开   土炕   归程   返程   美文   叔叔   爷爷   葡萄   家里   父母   初中   感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