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为了编故事。

有人说:“文学是和现实存在反相的挖掘”。我看见这段话,心里面有一万个理由不予认同。这就像那个大名鼎鼎的写作高手余华说他认识鲁迅写作能力的过程,举了三几个例子,比如他说鲁迅为了写一个精神病人,用了一句:“为什么那狗看了我一眼?”为了描述老家院子的质朴,用了“我看到一棵树枣树,再看又是一棵枣树,”,描述与众不同时用了“他穿着长衫子站着喝酒”,他说这些描述是无法超越的。再有就是有一个叫叶玉莹的现代大诗人说:白居易是二流诗人。理由是白居易的诗她可以依葫芦画瓢,下里巴人也看得懂,比如“商人重利轻别离”和“老大嫁作商人妇”。

我嘛,肯定是没有任何资格去议论任何人。但我至少不会认为写小说并非一个不断坠落的过程。

我切幸自己不是一个伏着案头码格子讨生活的主,感学不到那种迫于文字生涯的失重感。当然也绝不认为搞写作的人有多么的伟大,就必须高高在上,逆向思维,脱离现实。更不可能为能够沉迷在写作的世界中不断的坠落而感到幸福。

有一个悖论应该承认,世间有太多小说是借古讽今,又或者是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甚至是为了反抗现实,故意把社会的阴暗面扩大渲染。至于这些貌似伟大的作家,是不是深谙“世界只能【倒着去理解,顺着去经历】”的哲理(声明,我不知道这是否属于哲理),而只能用这种方式。

还有人下定论说:【作家都是狭隘的】。所以才有了【文人相轻】的说法。还说:【好的文学从不能真正批判具象的历史,只能总结个别的人性】。这些道理我也不懂,因为我不是作家,虽然我每天都在不停的写。但我写的这些文字一点都不美,甚至都引不起围观,更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但我却自得其乐,以每天坚持写,写了几十年感到骄傲。虽然我写的不是大众想要的,但却是我经历的,我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记录下来,分享给懂我的人看的。如果等我那天真具备了下笔如有神的功力或遇上了有此功力的贵人,我提供的稿件也许就派得上用场了。毕竟,它是有故事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借古讽今   文人相轻   依葫芦画瓢   鲁迅   含沙射影   枣树   美文   功力   哲理   诗人   商人   作家   现实   理由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