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辞,不是我的错

青年群体有这样一种现状:要生活也要爱好,不愿在职场将就。如何看待年轻人的“闪辞”?请发表你的观点。

据2020年8月Linkedln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为7个月,成为“闪辞”主力军。

一时间,引起无数企业老板共鸣,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纷纷诉苦:"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一点苦都吃不得,说不干就不干"、“你看,刚花了几个月时间把他培养出来,说走就走,我这临时都抓不到人”、“一点契约精神都没有,签的合同是一年的,你说,这才几个月?”

确实“闪辞”给各个企业带来的麻烦还真不少,但到底这些95后为什么会“闪辞”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闪辞”背后,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年轻人对挫折教育体验不足,甚至根本没经历过挫折教育。这是负向“闪辞”的最根本原因,没有之一。与其对应的具体原因为:“工资不到位、干得不开心、工作环境差、工作不合胃口、没有兴趣”等。

二、对于一些有理想、有规划的年轻人来说,“闪辞”即“试错”。当自己明确知道,这个公司不适合自己未来长期发展、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闪辞”又有何不可呢?相反,这种“闪辞”更是一种当断则断的魄力展现,更是节约自身成本、珍视生命的体现。

三、随大流、凑热闹。这种大流也随,此类热闹也凑,这样的年轻人还未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对自身没有准确定位,对工作也没有明确要求,只是听周围的人说的多了,就自然而然觉得这工作也该丢了。此类人群暂被定义为“没有觉醒的人”——没有自我的思想嘛!

四、有个性,不将就。如同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因此不断切换赛道,在频繁地切换中,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如同寻找梦中的姑娘。

如何应对、怎么解决?

对于第一种,干脆就让他多“闪辞”几次吧,这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版的挫折教育。关键是父母要狠得下心来,对于其动不动“闪辞”,不要说教,除非人家向你求教;不要资助,自己酿的酒自己喝,甭管是苦是甜,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

对于第二种“闪辞”,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已然是成熟、独立的标志。有什么理由反对呢?作为父母及周围关心他们的人,问一下为什么就好了。

对于第三种“闪辞”,最好能有个人引导,否则这种思想在社会上混,基本上一直处于基层员工,除非自我觉醒。

对于最后一种,也就随他吧。曾经的我们也都年轻过,那些尖锐的棱角是否磨平了岁月?

随着近几年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灵活就业成为新的就业方式,原来的岗位无法得到满足为何不能放弃?有更好的机遇为何不去尝试?年轻人在不断的选择中多些尝试,不断磨砺自我,并非坏事。

可机遇再多,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浮气躁、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最终都将难成大器。古语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摒弃高不成低不就的就职心态,趁着年轻,多方拼搏。

总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放手去搏,未尝不可。毕竟,爱拼才会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这山望着那山高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高不成低不就   美文   挫折   机遇   心态   年轻人   父母   自我   原因   思想   年轻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