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与尘劳

大家好,我是宜宾清对哥。一晃有好几天没有给大家发文章了。最近因为有点忙,所以文章没有及时更新,希望支持清对哥的朋友们能理解,也感谢你们一路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今天晚上,我刚要准备睡觉的时候。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这样一首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与尘劳

清对哥查了一下资料,仰山慧寂禅师还没有开悟的时候,曾经到东邑怀政禅师的驻锡之处参礼问道。

东邑怀政禅师见到他,询问道 :“你是哪里人?”

仰山慧寂答:“广南(今两广一带)人。”

东邑怀政禅师接着问:“我听说广南有镇海明珠,真有这回事吗?”

仰山慧寂说:“是的。”

东邑怀政禅师又问:“这明珠是什么形状呢?”

仰山慧寂说:“如满月当空。”

东邑怀政禅师说:“这颗像满月的明珠,你带来了吗?”

仰山慧寂回答:“带来了。”

东邑怀政禅师说:“那为什么不拿出来给老僧看看呢?”

仰山慧寂说:“上次学人到沩山去,沩山灵佑禅师也曾向我索取这一颗明珠,我没有给他看,因为我要自己珍藏。老师,您虽然慈悲,我也不会因此特地向您展示这颗明珠啊!”

东邑怀政禅师微笑着点点头:“确实,确实!是真明珠,就不要随意示人。”

茶陵郁禅师曾因摔了一跤而开悟。他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与尘劳

诗中明珠指的是我们的本性,尘劳就是烦恼无明。明珠被尘劳所遮蔽,不能发光,但是只要机缘成熟,就会显露出光芒。

慧寂不轻易将明珠示人,已将珍藏自性宝珠的愿望表露无遗,而识货的老师也叮咛他好自珍藏,让自性在语默动静上发光。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明珠也可以代表自性。不仅我有,你有、他有、大家有,是真的有。

尘劳,比喻眼耳鼻舌等六根境界的烦恼。如眼睛对应的色尘、耳朵对应的声尘,及香、味、触、法。

佛法把感官所觉知的境界比作客尘烦恼。它们像来来去去的客人而不是本位不移的主人,一直生生灭灭,变幻无常。我们迷失在里面,追逐这些幻化不实的境界,认为真实,求一个安稳境界永不可得,所以永远不能休歇,很累很辛苦,所以叫尘劳。

尘尽光生,比喻看破了尘劳境界的虚幻,见到了真实,同时智慧的光明生起。

山河万朵,同样比喻尘劳境界,山河万朵属于眼睛所见色的范畴,以眼所见色为代表,泛指一切所见闻觉知的境界相。

照破,即是智慧光明,照破境界相的虚妄,从此不再上当。如做梦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在做梦!

梦不知梦,则心随境转,茫然于怨恨情仇、喜怒哀乐;

梦若知梦,则心不迷境,如盲人目明,暗夜光生;因做梦时间太久,习惯了梦中颠倒,难以立时醒来,但,终将迅速醒来。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与尘劳

清对哥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这颗明珠就是自己对自己清醒认识,而大多数人却长久以来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随波逐流,丧失自我。直到突然有一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这颗明珠了,便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人若对自我没有足够的清醒坚定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认识,心性便不能自主,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别人的一句赞美,自己便得意洋洋;别人的一句诬蔑,便会勃然大怒,因而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别人的那里,完全丧失了自我。这样的人最容易随波逐流,盲目跟从,别人说好的,自己也跟着说好;别人说热门的,自己也就跟着踏进。

我们了解脱烦恼缠缚、追求永恒快乐的可能性,众生往往是以错误方式来获取快乐,未能洞悉世间苦乐的无常性,以致更加贪执、放不下。

总之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明珠与尘劳,它们都不一样,只有自己明了。

文章原创编辑:张多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茶陵   广南   两广   明珠   身上   自性   禅师   光明   随波逐流   满月   山河   美文   比喻   境界   烦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