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别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

和别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

和那个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顺心的事情。

与人交往中,被别人说什么,被要求做什么,自己无法避免。

因此,我们有必要练习改变接受它的方式。

如果被人说了不好的话,就不妨想想“那家伙在家里有什么惹他烦心的事吗?”,也许心情就会好转。

“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为什么要那样说我?”

如果像这样想一些加重自己心理负担的事,只会徒增疲惫。

当然,自己肯定也有不对的时候。

如果觉得“确实是这样”,那么试着改正就好了。

但是,当你冷静下来质疑“唉,真的如此吗?”时,就没必要把它放在心上。

“肯定是想使坏。”

“就是焦躁乱发脾气。”

实际上,人太过关注别人或心生怒气,大体上都是自私的。

也许有“因爱而关注”的情况,但真正是否有爱,在被说的时候立马就会明白。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伤,意识到“这个人原来是这样”,那就改变与之相处的距离。

无论是费劲地想要主动交往,还是试图引起对方的关注,都显得不自然、不正常。

如果觉得“这个人竟然如此做事,那我们交往也不会太深入吧”,这时不妨试着拉开心理距离,具体做法就是“不要过多投入”。

在很多时候,不要处处在意别人的脸色。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适度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当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发现很多人在遇到不顺心或不如意的时候,总想着立即得出结论。无论是心理门诊还是精神科,急于询问“怎么办”的患者实在太多了。

如果是考试的话,可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对于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呢?

生老病死另当别论,人生的一切选择,最终都是以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来决定。

有趣的是,前来咨询的人看似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无论是家庭问题还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是在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

不是选“0”还是选“1”的答案,应该是“喜欢就交往”“不喜欢就远离”。


和别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

如果你的想法比较极端,那么在寻求心理帮助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寻求极端意见。

当然,即使你有了很极端的想法,也要顺其自然地进行下去。

告诉自己,不可能存在100分的人际关系,只要能对自己信任的人说说真心话,倾诉心事就好了。

如果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那么就保持物理上的距离。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伤,意识到“这个人原来是这样”,那就改变与之相处的距离。

和别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

内容推荐

《二代喵喵看过来》

《1型糖友省钱秘笈》

《哪些儿童容易患1型糖尿病?┃爱问番茄》

《1型糖尿病的世界性流行的规律及趋势┃特别关注》

《酮症酸中毒会影响智商吗?┃爱问番茄》

《可以向糖尿病请假吗?┃爱问番茄》

《严重的低血糖会损害脑部吗?┃爱问番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酮症   距离   答案   酸中毒   心理   低血糖   另当别论   如意   世界性   美文   番茄   人际关系   糖尿病   想法   不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