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何必桂林?北部湾地区照样有声有色

一、切实统筹规划整合旅游资源产品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目的在于利用、优化、重组现存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同质性旅游资源的恶性竞争,实现同质性旅游资源的合理竞争与合作,使得各城市旅游资源获得最大效率的发展,达到单个旅游资源无法达到的效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措施包括:

1、对滨海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钦州、北海和防城港三市的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丰富,有钦州的三娘湾、七十二泾,北海的银滩、涠洲岛,防城港的京族三岛和江山半岛,这些旅游资源都属于同质性旅游产品,把这些旅游景区整合起来,可以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滨海休闲黄金旅游带。

广西旅游,何必桂林?北部湾地区照样有声有色

2、对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整合:广西属于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区域内各市都有壮族、苗族、瑶族、侗族、京族等少数民族的分布,可以把这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整合起来,打造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民俗风情文化旅游线。

3、对会展商务旅游的整合: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会展商务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应与钦州、北海、防城港3市的海洋化工、康养休闲及物流商贸等方面进行产业融合。依托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桥头堡、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拓展商务会展旅游产品线,通过举办具有主题意义的展览或经贸活动将各市旅游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形成“旅游+会展商务”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广西旅游,何必桂林?北部湾地区照样有声有色

4、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集聚,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其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如壮族的板鞋和投绣球、苗族的爬坡干和打草球、瑶族的射弩、侗族的抢花炮、京族的跳竹竿等,可以把这些民族体育运动整合起来开发专项旅游产品,结合旅游节庆的商业运作,形成民族体育研学旅游专线。

二、建立旅游竞合发展法规条例保障

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顺利进行依赖于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不利于区域旅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各个城市按照法规条例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规范区域旅游市场,有益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实践表明,完善的法规保障体系不仅可以突破行政壁垒的约束,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统一,而且有利于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形成以全域景区发展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以优势旅游产业引领区域旅游“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旅游风貌,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区域旅游格局。

广西旅游,何必桂林?北部湾地区照样有声有色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有待强化:应加快建设钦州和防城港两市的航空枢纽,拓展国际和国内旅游航线;提升旅游专线动车、旅游公共巴士、海上旅游邮轮等交通运输的旅客周转能力,构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系统;完善旅游资讯与商业信息服务机制,满足旅客便捷出行的需求;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为旅客的活动导游提供引导;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杜绝诸如旅行社不履行相应义务责任、导游强制消费与辱骂游客等不文明行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净化旅游环境;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包括旅游餐饮安全、交通安全、旅游设施安全等。

三、创新区域旅游市场营销方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实现旅游一体化协调发展,关键就是旅游资源的共享,创新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方式,树立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应在旅游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环节强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之间的旅游市场营销合作,构建“环北部湾滨海国际旅游区”区域旅游发展“一盘棋”,实现资源共享、统筹规划、错位发展。

四、协调区域旅游发展影响因素

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内游客消费、国内游客人数、A级景区数等旅游总消费主要影响因素、旅游产业发展以国内旅游市场推动为主的特征,利用地理与区位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国际旅游合作,延伸和丰富跨海国际旅游线路,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市场对区域旅游经济的贡献率,协调和平衡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促进旅游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北部湾   广西   侗族   防城港   瑶族   钦州   京族   滨海   同质性   北海   旅游   经济区   有声有色   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