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物 此 时 最 清 明


万 物 此 时 最 清 明

清明 —— 既是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国人眼里,清明是个忧伤与明媚并存的日子。阴雨纷纷,祭拜祖先,它便是深沉悲怆的。草木青青,嬉游放歌,它便轻盈欢快的。在这节气和节日的交融中,我们既留恋故乡,也遥望远方;既心念先祖,也不负春光。

好在今年的清明是个好天气。

万 物 此 时 最 清 明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里描绘了清明时节,唐朝百姓纷纷走向户外,拔河、蹴鞠、荡秋千,场面十分热闹。

你再看宋朝也是,南宋《梦梁录》记载清明这一天:“ 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无论贫富贵贱,所有人都倾城出动,完全是一幅热闹、恣意、又闲适的清明画面。

万 物 此 时 最 清 明

清明是个特殊的日子,人们在祭奠中直面死亡,因为对故人的思念而泣不成声,却又能在清明假期外出踏青时,与明媚的春天对话。

初唐时期,唐高宗曾下法令,禁止在寒食扫墓,因为祭拜后又欢天喜地地郊游,不恭不肃。但即便如此,民间仍不绝游乐。

万 物 此 时 最 清 明

你仔细看,民间游乐似乎是一种本能的力量,就像樱花盛开时,不需要有谁规定,普天下都是席地之人,没有人喊开始,也不可禁绝,好好活着的人本该尽情享受这段清明又美好的时光。


丰子恺曾回忆幼年在桐乡老家过清明时的心情,他风趣地把过清明比作“借墓游春”,上坟的路上,一路采花,偷蚕豆芽,不亦乐乎......

他说:“ 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做无上的乐事。


周作人也称扫墓是“片刻的优游”,他曾说过:“如果排除掉感情上的因素,扫墓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平时,人们忙于各自的事业,无暇去野外游逛,只有在扫墓的时候才可以聚集在一起出门,这大概也算是 ‘片刻的优游’ 了吧。”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的确如此,清明是假期,是获得一次释放的理由。故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揣摩儿童心理,写道:

灯笼蟹鹞去迢迢,

关进书房耐寂寥。

盼到清明三月节,

上坟船里看姣姣。


万 物 此 时 最 清 明

面对清明这个节日,人们似乎都一样,用复杂或简单的仪式去纪念故人;或者和家人朋友结伴出游,聚餐,回忆往事;无忧的孩子摘花、追跑、打闹。

渐渐地,大家都一样高兴,因为在这人世间,我们追寻的从来都不是悲伤,即便此刻需要悲伤,也要在悲伤结束后寻一株芳草,享受时光的清明。


· END ·

万 物 此 时 最 清 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采花   关进   乐事   桐乡   优游   节气   故人   美文   清明   明媚   片刻   假期   热闹   悲伤   节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