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阅读: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园生活……

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生活……

诗阅读: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 ·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在夏天,适合读一读陶渊明的田园小诗,这些小诗带着青草、露水、田野和薄雾的气息,这些充满自然气息、简单朴实、清新的文字,没有喧嚣燥热,随时翻开,随时都会让你看见一个安宁、愉悦、自由的田园世界。归园田居其二就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小诗。

诗阅读: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园生活……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辞去了官职,远离了闹市,住在郊野、穷乡僻壤之地,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官场中人造访。白天,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那些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在关门的那一刻,也彻底地被摒弃在了心门之外,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诗人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因是野外、因是穷巷,来者自然会少,一个罕字、一个寡字从侧面也显示了世道的趋利附势。虽是柴门、虽是虚室,也可高傲的叛逆,一个掩字、一个绝字,也显示了诗人彻底决绝的态度。从仕官到田园,生活更象是一次清空、一次清零,摆脱了官场的算计,清除了尘俗的应酬,远离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这不仅是诗人身体上的解放、也是心灵上的解放,野外、穷巷、柴门、虚室,即是外化的环境,也是诗人内化的心境,虽然显得有些清贫清冷,但更有难得的清静。

诗阅读: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园生活……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

生活在一次清空后,变得简单、透明,在那空出的地方会滋长出新的东西,会有新的东西来填满,而这就是诗人向往的简单、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诗人和乡邻们来来往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诗人和乡邻们说着田间种植的事情。在诗人看来,与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与充满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通过小诗,我们似乎也可以看见诗人在田野里劳作的画面,空气里充满了清新植物的气息,潮湿泥土的气息,阳光拂开薄雾,露水在草叶上闪烁,没有烦燥喧嚣,而此时的诗人是安宁和快乐的。

诗阅读: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园生活……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看着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也越来越多,诗人感到愉悦,但同时又担心霜雪降临,毁坏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乡居劳动的洗礼里,诗人的心灵逐渐变得清澈明净了,感情也变得纯朴了,他不再为官场生活纠结,他的心变得简单纯粹,只是关心着生活本身,关心着天气、庄稼,诗人在用心感受着生活,而生活也一天天活成了新的模样,充满了自然健康的田园气息。

从一次仕官到田园的清空,从清空后的清贫到清静,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耳朵听到的、眼里看到的、心里充满的都是一个崭新的、清澈明净、恬美宁静的田园乡村生活,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而这正是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虽然他有些清贫,但在精神上他是富裕充盈的,他真实地接近着诗人梦想里的桃花源。

两晋时盛行玄言诗,思想内容空虚狭隘,浮浅乏味。而陶渊明的诗平淡自然,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他的诗描写了乡居生活和风光,展现了淳朴的民风,讴歌了劳动和躬耕自给,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表现出坚决与污浊政治决裂的情操,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学中所没有。

诗阅读: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园生活……

从诗歌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描写的乡居生活情景,也感受到了诗人传达给我们的隐逸、归隐田园的快乐,及其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情景交融里,我们分享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但诗歌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因为在这首田园小诗里其实还包含着诗人更深刻的思想,而这就是诗人的生命哲学,即自然哲学思想。在诗人的思想里,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不仅具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他更具有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在人的身上有着自然的属性,有亲近自然的强烈意识,而田园生活正是人回归自然的最好方式。而诗人本身虽有儒家的思想,但也更受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

也正是这种强烈的自然意识使诗人甘于忍受乡居生活的清贫,并且不以清贫为苦。诗人原是书香门第出身,对种植并不熟悉,在他的归园田居其三里就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描述,乡居生活毕竟还不是梦里的桃花源,诗人将要面对的还有许多乡居生活里的现实问题,假如不是具有的强烈自然哲学思想,试想在归隐初期的新 感过去后,他将要依靠甚么隐逸下去。同时,也正是这种自然哲学思想,使诗人无法忍受不自然的东西,官场的生活扭曲了人最纯真的一面,使人变得虚伪、欺诈,而这也是让他摒弃和绝决离开的重要原因,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更说明他不愿忍受那些不自然的东西,而坚守着心里最纯真、本真的东西。也正是这种自然哲学思想使诗人不仅长久的隐逸下去,坚守着自己心里最初的纯真,同时也使他的田园诗叙述似浅而实深、淡而有味,在纯朴自然的语言里,创造了高远拔俗的意境。

诗阅读: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自然哲学不仅对于他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深刻的影响了唐宋等朝代的众多田园诗人,即使对现代的生活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现代城市的文明以他蓬勃的发展力展现了巨大的魅力和物质财富,但同时,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应的是更多的精神压抑、冷漠疏离、竞争、都市病和不自然的东西。人们从乡村出来,建立了城市,但城市并没有成为梦想里的桃花源,城市的出路在哪里,梦想里的桃花源在哪里。或者诗人陶渊明早已把这个答案写在了他的诗里。回归、回归自然,像大自然一样,自然的生活,摒弃掉一切不自然的东西,返朴归真,让生命呈现他原有的安宁、愉悦和自由,呈现他和谐美好的状态,而这或许就是梦想里的桃花源吧!

诗阅读:盛夏,读陶渊明的小诗,感受清新的田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小诗   田园   桃花源   乡居   园田   桑麻   柴门   隐逸   哲学思想   清贫   官场   盛夏   美文   诗人   气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