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送 节

作者:李大春

端午节还差好几天,姐妹们就开始酝酿给我送节了,因为,今年端午节是我失去母亲后的第一个节日,按照本地的习俗,她们要采用送节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安慰和温存。于是,家住农村的二姐早早就开始包起粽子,并将家中圈养着的母鸡下的蛋一个个存留下来,准备送节用,而其它姐妹们则到处打听哪有家鸡,哪有河里放养的白鸭,买上几只,再配些时鲜水果,相邀送至我家。当然,每份送节的礼物上都忘不了放上一朵剪有“万事顺遂、心想事成”等字样的大红纸花,以表祝福。而我,除了要精心准备她们那天来送节时的膳食,还要准备好带有美好象征的回礼,如:面条,寿命延长;糕,步步高升;蛋,卵似团圆。自然,在这些回礼上我也要放些带有祝福语的红纸花,以表大家同样万事顺遂。


散文|送 节


对于送节,我曾经很倾情也很醉心。小时候,每逢年时节到,见别人家送节时那迎来送往的热闹情景,我总是心存目想。特别是同住一屋子的堂兄弟们一到节前,有姥姥家来送年的,有舅舅家来送节的,有姨姨家来送礼的,看堂兄弟们那股充满神气而又自豪的劲儿,我羡慕极了,常常穷思极想,为什么我家就没有人来送节呢?我很想与堂兄弟们攀比一番,吵闹着母亲,要求母亲请她的亲戚也来给我们送节,可母亲却说:你的外公外婆早死,我从小抱到你李家给你父亲当童养媳,能叫谁来给我们送节呢。听了母亲这番话,我彻底失望了。后来,不知母亲怎么找到了她的二婶我的二婆开始给我送节了,二婆家虽然清贫,无法拿得出手的东西来给我们送节,但她知道我非常期盼有人给我送节时,便坚持每年给我家送节,虽然送节的礼物都是堂舅、堂姨到收割地里拾得别人挖剩的地瓜、茨菰、孛荠等农产品。但自二婆给我送节起,我不但珍惜起这份亲人送来的温暖,而且更加珍重起这份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散文|送 节


我也曾给人送过一次节,但那次的送节却别有一番风味。本地有个习俗,就是男人在娶亲前都要给准新娘家送两次节,一般是立夏节和端午节。那年,叔叔自己谈好女朋友后,奶奶便和叔叔包好120个包子、买来60个咸蛋和一套衣服布料等礼物叫我去给准婶婶家送立夏节,当我兴高采烈挑上礼物,一路心中美美地想着中午的美食和盘算着打赏的红包来到准婶婶家时,却见亲家和亲家母的脸拉得老长,厉声叫我把送节礼物挑回去,他们说,什么都没谈好,就匆匆来送节,是不是想“王老虎抢亲”。我尴尬极了,不知如何应付,只好把送节礼物挑了回来。不料,回到家后,我又被奶奶和叔叔臭骂一顿,说我简直是个废物,送个节都不行,又叫我挑去再送。我气愤极了,撂下担子不干。还是母亲过来劝导我并附在我的耳边传授应付方法,我憋着一股子气才又挑上送节礼物来到准婶婶家,还好两家同一街上相距不远,一会儿就又回到准婶婶家。这次,我扔下礼物坐在准婶婶家不走,并按照母亲传授的“秘诀”找到准婶婶,悄声请她帮忙,准婶婶与叔叔是自由恋爱,心自然向着我这边,不知准婶婶给她父母说了些什么,反正一会儿功夫便做通了工作,亲家母再见到我时脸上堆满了笑容,并带有歉意地对我说:“这事不怪你,是你叔办事草率,不跟我们事先商量,我们才发脾气的。”中午在亲家母家吃饭时,发现饭菜其实是早准备好的,相当丰盛。多少年后,我才知道这是女孩家为了面子和尊严的一种贯用做法,据说讲亲讲亲要讲才亲,最好是吵上一架,那样后代才更发。不过,我想,这才真正叫做好事多磨吧。


散文|送 节


泱泱中华,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天前,我偶尔看到一篇《让非洲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文章,看后我不理解也不敢苟同,因为我认为我们真正需要传承和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就像这一传统的小小送节礼俗,就能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其深情的人文关怀与深远的文明价值之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茨菰   节礼   亲家母   堂兄弟   纸花   立夏   回礼   婶婶   端午节   美文   习俗   会儿   叔叔   散文   礼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