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它有用

前言: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公元78年,也就是东汉时期,在河南的信阳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名叫张衡,张衡从小就受到了爷爷的教导,启蒙很早,特别喜欢读书,博览群书,他的爷爷不仅是一名清官,而且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小张衡受到了很多启发在他爷爷的身上。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它有用

张衡继承了自己爷爷的爱好,喜欢天文学,对地球之外的世界很感兴趣。而张衡的地动仪外形类似一个酒樽,用精钢制作而成,地动仪的核心是里面有一根柱子,八个方向各有一个机关,对应的每个方向各有一条含着铜珠的龙,地震时,柱子移动,打开八个方向的开关,控制铜珠掉落下面对应的蟾蜍嘴里,查看蟾蜍就可以发现,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

而关于张衡地动仪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在课本中都曾经学到过,历史书中都有张衡地动仪的图片,但是在2018年的一些媒体报道中显示:2017年的教材中关于张衡的的故事还有地动仪的痕迹都被抹掉了,而且更有人讲教科书中的地动仪并不是张衡自己研发的,而是后人根据前人记载的文字而复原的,更是有人在质疑张衡的地动仪是否真的能够派上用场,能够监测地震。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它有用

因为张衡的地动仪在研制出后就失去了踪影,古籍中关于它的使用方式也并没有准确的记载,因此张衡的地动仪一直饱受争议,甚至在我国的某中科院的院士说: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它有用,小编觉得也许正是因为它饱受争议,而且历史书中关于地动仪的图片也并非张衡所研制的,而是后人复制的肯定会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先将其从教科书中去除。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它有用

但是我们国家的相关专家并没有停止对于张衡地动仪的考证,因为如果证据确凿,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的是很先进的,但其实除了张衡的地动仪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体现在各种地方,发明出了各种东西,这些都应该是我们要看到的。过去的历史其实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推翻过去的结论,获得新的体会。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偏不倚,客观的去看待,因为我们即使挖掘出过去的文物但是可能会因为所掌握的资料不足导致我们对于历史的误判这都有可能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地动仪   房梁   信阳   证据确凿   蟾蜍   柱子   中科院   院士   教科书   美文   后人   我国古代   爷爷   有用   方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