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英雄于得水的故事

十年前,我和先生退居二线后,便选了 咱胶东地区最好的水源地-------昆嵛山主峰泰礡顶北麓的小山村----涝夼村来养生休闲。没想到,我现在住的房子,曾是当年抗日英雄于得水攻打龙泉炮楼时受伤之后藏身养伤的地方。已故的房主吕振山老爷爷是于得水的交通员。当时司令部就设在房后西山上的一个山洞里。白天,于得水司令员在山洞中工作,晚上下山来住宿养伤。去年,我曾将这事

说给烟台晨报的林主任听,她后来派滕记者来涝夼村采访报道过。
由于涝夼村与山外公路相距千米,只有一条路相通,地理所然,在当时也就成了革命的摇篮。我来村子居住这几年,听到不少关于村民们跟随于得水抗日的英雄故事 。青年们跟随于得水端炮楼,杀汉奸,打游击,妇女们在曲克英曲克兰这对山村姐妹花党员的带领下,为同志们做饭送饭做军鞋,护理伤员,掩护群众转移------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前几天,烟台朋友黄科长来我家,看到我家墙上挂着去年滕记者的文章 《于得水曾在俺家养过伤》,便把她的《昆嵛英雄于得水》(徐建中著)长篇小说送给了我。这些天来,我反复看小说。我一直被英雄的事迹感动着,震撼着,也时常哽咽着!在此,我想简要的写写英雄于得水生平事迹和传奇故事,以飨青年们。让我们的后辈牢记先辈事迹,激励后辈传承精神,不忘国耻!
于得水,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他是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腰别匣子枪、武功高强、智勇双全 ,令敌人 闻风丧胆的人物。他的传奇故事,如“飞檐走壁”、“一枪准‘等,在民间广为流传!著名作家冯德英所著长篇小说《苦菜花》中的于得海、《山菊花》的于震海,原型均是于得水。于得水,1906年出生于文登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饱受苦难,没进校门,从小练就一身过硬的武功。为寻找穷人的生路,30年代初就加入了共产党。1933年的一天深夜,由于坏人告密,区上的一队鬼子包围了于得水住的茅草屋,一伙敌人已经冲进灶间,两个敌兵抱住了正在睡觉的于得水的腿-----但是,浑身是胆的于得水,临危不惧,将敌人踹倒在地,跃上梁头,钻出屋顶,胜利突围!就从这一天开始,于得水开始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他在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红军游击队里当负责人,一直在险恶的白色恐怖中坚持到1937年底的天福山起义,整整5个年头。”杀敌如猛虎,爱民如父母“,这是于得水激励教育同志时的口头语,也是他多年行动的写照。为抢救战友和同志,他无数次出生入死,“飞檐走壁”,只身闯险。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里,他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住遍了昆嵛山的大小石洞,尝遍了昆嵛山的山菜野果。乡亲们传的最神奇的是于得水的“一枪准”。说他的枪法超过了弹无虚发的程度,达到了弹随心想的境界。当时有个绿林好汉桥隆飙,嫉恶如仇,杀富济贫,枪法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自认天下第一!八路军派员上山劝桥隆飙为抗日出力,他说:“叫你们的于得水来,他的枪法若能胜我,我立马带队伍跟你们走。”比武如期开始,先是策马掐电话线,规则是要在马跑得飞快时出枪。桥隆飙先出手,三枪打断三根电话线。于得水后出手,也是三枪三中,第一局,两人打了个平手。第二局是打鸡蛋。战士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规则是在百米外走马射击,桥隆飙三枪过后,三个鸡蛋碎在桌子上。于得水的三枪响过之后,鸡蛋未动,八路军战士们大惊失色,以为于得水输了。桥隆飙也纳闷,急忙上前去看,结果吓了一跳,原来于得水的子弹洞穿了那三个鸡蛋,而鸡蛋却立而不倒!桥隆飙双手合抱,口称师父,躬身就拜!在以后并肩作战的岁月里,为给伤员补充营养,他二人曾一起两枪打下5只麻雀。一次攻敌人的碉堡,敌人的火力压着战士们抬不起头,桥隆飙一枪一个把所有敌碉堡的射击孔都打哑了。一会儿又有敌射击孔响起枪声,有战士应声倒地,于得水气得大吼一声:“老子打你抢眼”。手起枪响,鬼子的机枪哑巴了。战后缴获的机枪中,有一挺的枪口是被外面射来的子弹封住了的。
1937年12月24日,在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的领导下,天福山起义已在弦上。队长于作海说,“我们党的旗帜已公开地撑起来了,群众可以尽情地支持我们了,我这条鱼也得了水,我要改名叫于得水。”理琪拍着他的肩膀说:“于得水,这名字改得好!”25日清晨的大会上,理琪宣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成立!尽管只有七八十人,于得水的三声鸣枪却激荡风云!从此,于得水的名字和胶东人民革命战争紧密相连!他那传奇的近似神话的英雄故事,广为流传,实在是人民心中的一座神奇美轮的革命战士的丰碑!1945年,他参与“烟台谈判”,粉碎美军登陆烟台的阴谋;1949年,他奉命率部渡江南下剿匪-------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七次负重伤,腰椎骨被打断,硬是用剃头刀生生的取出子弹。头上还留有弹片------后来解放了,他住进大城市,生活条件好了,每月有300多元收入,但是,他和家人生活朴素,他将领来的薪金,照着他列好的上百人的名字和地址,给乡亲和牺牲的战友家属寄钱寄物,他说他不能忘恩负义!1961年,他转业到安徽省民政厅工作。他一如既往,不顾伤残的身体,为群众谋福利。在文革中的1967年2月26日,他受四人帮迫害,蒙冤死在狱中。后来平反昭雪,他的忠骨埋在英灵山! 于得水,苦难中生活,弹雨中成长,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的业绩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加缅怀先烈!9.3大阅兵,壮军魂,扬国威!当然,我们要用行动去缅怀先烈,用事实去证明我们爱党、爱国、爱家!
我偶然踏入英雄之地,我将尽我之力,将我的昆嵛驿站作为宣传英雄于得水生平事迹的基地,以传承英雄之精神,愿英雄的革命精神永世长存!
昆嵛盟主 2015年9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胶东   特委   炮楼   武功   英雄   生平事迹   故事   飞檐走壁   碉堡   烟台   枪响   枪法   美文   子弹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