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漫步沉思录

5 新诗随着刊物增多,作者的诗集出版渐多,在诗歌艺术的探索上也就以不断地发表的诗论、诗歌批评、诗歌审美等方面的理论文章显示出诗坛立体空间投射的诸多影像。新诗的形式与内容都在发生变化,队伍也在发生分化,除了表现在创作风格及其形成的流派上,还在于与时代、社会的风云变幻的艺术切入点上。一些诗歌作者,把新诗当作时代的传声筒,一些作者把新诗当作斗争的武器,一些诗作者把新诗当作娱乐的精神寄托,当然一些学者把新诗当作推动新文化的工具(载体),一部分的年轻人当作表现青春爱情生命与理想未来的憧憬的精神生活的家园。但是,无论如何,都远远超出了部分人(使用旧体格律形式写作者)的现实作用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新诗的美学思想脱胎与旧体诗词的观念,以全新面貌审视多元多极的诗意世界,如朱自清、闻一多、郭沫若、宗白华、臧克家、何其芳等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诗歌美学思想。但是,他们的目光还是停留在(或者根本上没有超越)孔子对于诗经的“兴观群怨”的社会价值与作用上,应该说还是探索的阶段。对于像徐志摩、戴望舒、朱湘、李金发、宗白华、郭沫若等诗人的作品,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解析发掘其中的意蕴。甚至仅仅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简单划分,或者陷入厚此薄彼的门户、圈子之见,让新诗一度时期处于徘徊低迷的境地,当然这也主要是中国的灾难深重的现实,让新诗在烽火中飘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新诗   郭沫若   灾难深重   旧体   孔子   传声筒   厚此薄彼   美学   美文   沉思   诗歌   形式   现实   思想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