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与当代青少年朋友共勉

文|袁运录

早上,我在床上,懒洋洋的,没有兴趣没有动力,不想起来。以往我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其实,在我的潜意识里面是有一个东西,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他。早上起来后就会去江边游泳,这是我的习惯。但昨天我在那边受了“伤”,跟别人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心里一直波澜起伏。
此刻,我的潜意识就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不想让自己再受同样的伤害,就用“盾牌”保护自己,让我懒洋洋地没有兴趣,没有动力。
刚好上午有个来访者告诉我,她晚餐时总是不想吃饭。她不是为了减肥,而是觉得一个人在家(家人都在外地),做饭、吃饭没有兴趣,干活缺乏动力,也不觉得饿。
我跟她讲,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吃饭,至于吃多吃少,是另一回事,但你必须要吃,这是态度问题。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我97岁的妈妈曾经告诉我:不管生活如何艰难,都要勇敢前行,而不是退缩,否则就会被厄运牢牢黏住了。
比如,我的心很累,我不想去参加聚会,因为对生活没有兴趣,因为生活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不想动了。因为去参加聚会的话,又怕让自己再次受伤。
这都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从而让人暂时失去兴趣和动力。

正如今天早上我不想去游泳,但我的潜意识里没有不想去游泳的想法,只是我不想动。
于是我用分析和推断:为什么今天早上我没有任何兴趣,没有任何动力,躺在窝里不想动?而以往总是劲头十足,一到早上,就像一匹即将冲上战场的战马,兴奋不已?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当我明白其中的原因以后,我开始教她如何重整旗鼓,并且把妈妈说给我的话稍加修改转告她:

“如果晚餐时间长期不进食,很容易导致你的肠胃功能减退,交感神经自我关闭。天天窝在家里,不敢面对现实,你对现实越来越害怕了,社会功能就会逐渐减退。”
她说自己还没有到那种如果不面对现实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地步,所以她选择不面对。她还说,我妈之所以选择勇敢面对,并不是她坚强,也不是她有智慧,可能是当时没有退路,不得不面对。

她说得没错,我妈是因为后面有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别无选择,只有面对,只有努力和坚强,不能退缩。她是被命运逼到了不得不勇敢面对,因此迎风破浪,闯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和险阻。在艰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可以变成人生宝贵的财富。
无论遇到什么难题,甚至也想退缩时,你的智慧就会告诉你:“如果我不去面对,我就会慢慢产生惰性,很多功能就会逐渐退化。只有面对困难,才能战胜困难,我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
事实上,当儿女们都已成家,妈妈再也没有大的压力时,她依然选择面对。比如被晚辈们气了,她不会生闷气,气得不吃饭,她知道,只有接受困境,逆行而上,才不会被淘汰出局。妈妈知道还没有到歇息的时候,知道只有站起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妈妈还告诉我,她从不怪命运不公,从不怪这怪那,因为那都是弱者为自己找的理由。
然而,现在很多人,尤其是面临学业压力的学生,一旦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就容易颓废。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潜意识关闭了能力。就像今天早上,我不愿动,并不是我身体不行,而是我的精气神出了问题。
我也曾冲破过一个又一个风浪,看似恶浪滔天,望而生畏,但当我面对后,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活得明白的人,如果陷入困境,或对生活感到没有意义时,即使不是迫不得已,也会带着烦恼和厌倦去生活,因为过去的经验智慧告诉他,人生的意义都藏在接受和面对之后。

如果你想等解决了烦恼或者等觉得生活有意义后再去面对,你就会发现生活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即使有有意义,也是只是暂时和阶段性的。
只有面对现实,你的烦恼才会一个一个被解决,你就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了。可有一些人,总是翘首以待,企图等没有烦恼,等诸事顺心后,再去面对。到头来,岁月蹉跎,人生走向昏暗。正确的态度是,带着烦恼,带着厌倦投入生活。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每个人偶尔都会受到挫折,偶尔都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怎办?唯有选择面对。只有面对现实,只有历经苦难,才会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当我的烦恼被克服,等我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我才有动力和兴趣投入现实生活。”
“我现在的情况和当时你妈妈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你妈妈身后有五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她抚养,这让她的人生过得有挑战,有刺激,有意义。而我没有担心的东西,没有挑战,没有刺激,我不知道为谁而活,我觉得生活太无聊了,活得毫无意义。”
生活中的烦恼,不去面对,而是选择逃避,总是穷思竭虑地想,你的烦恼会自动消失吗?
我见过很多优秀的学子,变得一蹶不振,甚至变成了问题少年。

他们就是抱着“等我的学习成绩上去了,等大家都认可我,我才有学习兴趣和动力”的观念和态度,结果被这种观念和烦恼牢牢束缚,陷入恶性循环。

这显然颠倒了因果关系。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正确的态度是:等我努力学习后,等我面对了学习环境后,我的成绩才会上去,大家才会认可我。
生活的意义不是别人给你或者满足你。如果别人给你爱,社会给你物质,虽然会让你一时感到开心,感到幸福,但真正的幸福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历经苦难才能享受到幸福,苦中才有乐,苦中才能品位甜,这才是幸福的源泉。
我们生活在富有的时代,物质生活应有尽有,可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十分贫乏,而我妈妈生活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反而过得意义。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一定收获,看到了自己的儿孙都在逐渐成长。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付出过努力的人,都想看看自己的收获,对曾经的付出有所期待。

就如海龟,产完蛋后埋到沙滩深处,以后每天都要游上岸看一下,看看它的蛋有啥情况。

海龟不会说话,但与人的本性应该是一样的。
外面种了几株兰花,每天都要看上三回;楼上种的蔬菜,每天都要摸一摸。这说明什么呢?
付出了努力,播下了种后,人就会有所期待,这种期待给生活带来兴趣,让人生有意义。
每次把写的文章发到朋友圈后,我都会开心愉悦,之后就会期待,等大家的点赞。这似乎变成了一种常态,成了我创作的激情和动力。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当我在微信群里,看到别人写的文章后,我也会点赞给予鲜花和掌声。

对创作者的鼓励,能使之变得有自信,创作更有激情,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精彩,当然也会让你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人生的意义,在于走弯路,多看点风景。或者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一进一退,人生的意义在于探索。
如果什么东西都是等候施舍,一味去享受物质,去外求而不内求,人生自然索然无味。
只有劳动,才是幸福的源泉。

只有苦难,才能创造生命意义。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作者简介

袁运录,公安民警,认知心理学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网教育心理频道、凤凰新闻专栏作家,知乎、今日头条心理领域创作者,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工委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
1988年因为严重口吃和强迫症到上海接受心理治疗,并开始研究心理学.
2008年“火车悟道”走出抑郁后,创立秋水理论.
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十几万人次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咨询。
研究方向:强迫、口吃、抑郁、焦虑、失眠等症和青少年心理创伤、家庭婚姻等心理问题.
代表著作:《情绪管理学》《口吃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
正在出版《强迫症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
正在撰写《恐惧心理学》和《攻心36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华网   初心   美文   潜意识   苦难   早上   烦恼   态度   意义   兴趣   现实   期待   努力   妈妈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