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斯坦因和王道士不得不说的历史故事

说起敦煌莫高窟,就必须要提及29号窟--藏经洞,也无法不提及王道士。29号的藏经洞是莫高窟中最值得一看的石窟之一,也是极巨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一个石窟。

提到藏经洞必然要说到那个有名的王道士了。如果没有藏经洞,王道士一生也许都只是一个平凡的道士。但藏经洞是被王道士发现的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一个道士却被命运安排停留并守护着一个佛教的圣地,这个道士毕其一生都在这个佛教圣地建造着道观,这本身就是一个幽默,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 。

王道士的经历是很复杂的,并不能简单的好和坏一句话就盖棺定论,终其一生王道士都在守护和修补佛窟,而他的修补有时显得很愚昧很愚蠢,但他的行为却来自好意和虔诚,王圆箓四处奔走,将苦口劝募来的钱财用于修补佛窟——可笑的是,他或按照自己的头脸给残损的菩萨塑像加上头,或增塑些不相干的牛鬼蛇神;他也将钱财用于清理积沙——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

王道士:原名王圆禄(1850-1931),湖北麻城县人,出身贫寒,略识文字。咸丰、同治以来,王圆禄的家乡湖广一带成为太平军的

主要战区,加之“麻城连年荒旱”,王圆禄乃“逃之四方,历尽魔劫”。约在同治末期随湖广军队来到酒泉,在肃州巡防营中当兵。

后“厌心名利”,脱离军队,从盛姓道士“稽首受戒”,当了道士。“随后,云游敦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到莫高窟下寺

安身。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6月22日,当他在为第16窟

(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

),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变(仅音译,原字非此字)的坐相,另有一通

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

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

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

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

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

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

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就这样王道士为了藏经洞数次呈告官府,但官员无动于衷,均没有实际的措施,另老王很失望。悲剧就接踵而至。

1907年3月12日,斯坦因到达敦煌探险,斯坦因是英国的探险家(原籍匈牙利,1904年入英国籍。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国与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之一。他的许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案边必备之书。曾经分别于 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进行了著名的四次中亚考察,考察重点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所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物及其他中亚文物是今天国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1907年3月12日,斯坦因一行到达敦煌县城,他从一个来自乌鲁木齐的维族商人萨希伯克处首次听说了莫高窟发现藏经洞的消息,3月16日他曾匆匆忙忙地访问了一次莫高窟,斯坦因这次首先派蒋师爷与王道士交涉,要求将藏经洞的写本全看一遍,遭到王的拒绝,斯坦因又决定在蒋的陪同下亲自与王道士打交道。他给王道士编了一套唐僧西天取经而他今天又从印度来寻获唐僧遗典的故事,愚昧的王道士竟信以为真。王圆箓的文化程度不高,他对宗教的理解几乎都来源于《西游记》等民间故事。听多了西天取经的故事,王圆箓对玄奘产生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崇拜心理,而这也成为斯坦因“撬开”藏经洞的突破口。

斯坦因通过宗教精神将王道士俘虏了。斯坦因说:“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

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

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

就这样在金钱,愚昧,信仰等多重因素构成的黑色幽默中,斯坦因用500卢比的40块马蹄银买下了大量的莫高窟珍品,这便是当今收藏在伦敦的著名的斯坦因敦煌文书的来源。

那个叫王圆禄的道士,可悲又可恨,复杂的一生,幽默的一生,生活跟他开了个玩笑,历史选择了他,敦煌选择了他。丢失了这么多的珍宝,作为中国人应该愤怒,应该痛恨和悲伤。可是想想,那些年间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动荡,很多都在动荡中给毁了。后来这些珍贵的书卷在运输的运程中,每到一处就会丢失一些,有的不复存在了,消失在这个世界,变成尘埃了,而那些被运走的却保存得很好,这些人类文明的结晶,就先暂时留给珍惜的人保存着吧。人类最重要的也许就是价值观。大的价值观,大的善,大的爱,来自对整个人类的爱,对整个世界的爱,热爱同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城市,热爱村庄,热爱风,热爱雨,热爱雷,热爱电,热爱山川,热爱河流,热爱景色,热爱时光,热爱欢乐,也热爱苦难。感谢你给我的快乐,也感谢你给我的悲伤。整个世界整个宇宙也许哪一天终究会大一统的。一切都是易朽的,一切也都是永恒的。

王道士这一次非常纠结,接下来他的心态肯定有了改变,再一次出卖那些珍品时,也就至少不像头一次那么纠结了,接下来各国来敦煌莫高窟探宝的接踵而至。

敦煌故事远未结束 。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斯坦因和王道士不得不说的历史故事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斯坦因和王道士不得不说的历史故事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斯坦因和王道士不得不说的历史故事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斯坦因和王道士不得不说的历史故事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斯坦因和王道士不得不说的历史故事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斯坦因和王道士不得不说的历史故事

王老道其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莫高窟   斯坦   敦煌   湖广   麻城   王道   吐鲁番   中亚   印度   英国   道士   美文   中国   文书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