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荫余堂的坡屋顶与马头墙


在遥远的美国波士顿东北边,有座名叫赛勒姆的小镇,那里完整地保存着一座中国清代的徽派建筑,这座古宅叫荫余堂,它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建置在海外的徽州古建筑。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荫余堂


  荫余堂曾是徽州黄氏一族的祖业,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栋拥有200年历史的木结构古建筑。荫余堂占地400余平方米,是一栋二层四水归堂式的天井院落,内有16间卧室、中堂、贮藏室、鱼池、马头墙,富有典型徽州民宅建筑特色。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荫余堂内景


  黄家人在这里聚居了约200年,这座老宅目睹了整整八代人的生老病死,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动荡的历史。1982年,最后一代迁出。老宅院从此不再有人居住,年久失修。黄家人最后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卖掉这座房子,而这正是乡下老屋普遍的命运。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南希


1993年,一个名叫南希的美国女孩的到来,改变了这座古宅的命运。南希是个中国迷,曾在北京中央美院学习中国艺术史,也是美国赛勒姆迪美博物馆的中国馆负责人。早在1980年她就到过中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也是最早访问徽州地区的西方人之一。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荫余堂的堂屋


她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徽派建筑,就被粉墙黛瓦的古村落深深打动。甚至在临行之前,她竟萌生了带一座古宅回美国的想法。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青石板铺成的庭院


  从1993年开始,南希在1000多座不受保护的老房子中,选出这一座极具徽州古建筑特色的建筑,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项目。耗时7年,斥资1.25亿美元,保存下这座有200年历史的中国徽派建筑。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荫余堂影视资料


  1997年起开始解体调查。荫余堂被拆之前的1997年盛夏,荫余堂第35代传人向祖屋作了最后一次告别。自此这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建筑,不再为黄家所有,而成为美国人的博物馆的一部分!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荫余堂


异地重建式的拆除比盖新房子难多了,拆除工作整整持续了两个多月,在完成了解体调查之后,工程师开始绘图、拍照,工匠们则给各个部件做上了记号。这其中不仅包括700个木件、9000多块砖瓦、500件石雕,还包括了当时屋内摆放的家具、生活用品,甚至连同院墙、门口铺设的麻石路板,动用了近四十个国际标准货柜。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接收古宅后,开始策划组装和保修工作,并规定古宅的所有部件间不得用任何钉子,全要用积木等套件组装起来,除了屋瓦之外,古宅一共有4000个构件,精密程度相当惊人。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荫余堂的天井


“几层小阁傍山隈,六尺地重三尺开。

游客不知人逼仄,闲评都说好楼台。”


  这是俞正燮《徽州竹枝词》中的名句。诗中描绘了皖南山间村居,荫余堂是此建筑风格的代表作。而现在我们去看,只能到美国了!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天井两侧的格栅木窗


 在拆卸荫余堂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发现了黄家主人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经商时与家里的通信,也找到屋主的日记、杂记等各种文物。工人还在地板夹缝,墙角等处发现清朝末年女人的发簪和贴有清国邮票的信封,在当今的国际古董市场,这些文物都价值不菲。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重建荫余堂


中国平凡百姓最朴实的生活形态

隐藏在每一块木头雕花的纹理里

每一个物件的摆放和陈列

都按照中国最传统的习惯还愿出来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荫余堂连同扩建后的博物馆一起正式对公众开放,目前其主题网站已跻身美国十大网站之列。出于对民居的保护,每天限制参观人数,参观时间仅限半小时,且必须跟随导览按批进入,严禁拍摄……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老式钟摆和向雷锋学习的宣传画


身处荫余堂,会一时分不清是

在美国博物馆还是来到了安徽黄村

建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每一个细节都还原了最初的样子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雕刻精美的镂空木窗


 沉浸在这样一座中国古典老宅里,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都可以从一件最日常、最熟悉的物品作为起点,了解中国文化。 


何以属于我们中国的古老建筑,珍存了丰沛的民族历史文化,却无法留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而被外国人以无比细致和专业的精神保护得如此完整,令人倍感汗颜。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欧式壁纸,中式家具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 民国时期招贴画和生活用品


如果没有南希

没有这样一段跨越千里的夙缘

年久失修的荫余堂

将何去何从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作为建筑居所的老房子,

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更是活色生香、贴近体温的存在。

有的住着其乐融融的人家,

有慈祥敦和的老夫老妻,

有甜蜜恩爱的新婚燕尔……

深宅老屋里,上演着无数寻常百姓的故事。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永乐年款 | 如菩萨像


四季流转,

平凡无奇的生活场景,

也是老一代人真实的生活经历。

在急剧变化的时代,

人们总是需要怀旧来

填补文化与情感的沟壑,

追忆曾经的生活根脉。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老物件 | 大叶黄杨金童玉女


屋檐下,充满了时光的味道。

岁月侵蚀了老屋的墙根,

斑驳了门前的雕花,

却未曾淡褪那段与老房子共处的美好回忆。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香樟木百年老物件 | 自在观音


时光匆匆溜走,

留下物是人非,

可以是老房子的旧时光

却是怎么也带不走的,

因为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在我们心底。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香樟木百年老物件 | 达摩悟禅


每个老宅中的老物件

都有自己的热情和脾气,

每一个都能物尽其用,

没有剩余浪费,

没有粗制滥造,

它们曾用斑驳的印记记录着那个时代,

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美好。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清末老物件 | 鎏真金雕花对板


看着这些老宅和老物件中点滴的细节,

我想,打动我们的,不单是那些繁复的美丽

还有凝聚其间的匠心

以及那些漫长岁月里的静默

劳作与等待——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小叶紫檀老物件 | 首饰盒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老物件 | 竹·挂屏


斥资1.25亿,耗时7年,这座搬到美国的清代古宅,令人汗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美国   徽州   木窗   年久失修   天井   香樟   雕花   年历   斑驳   物件   汗颜   清代   美文   中国   古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