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所见所闻所感

#奋进武汉2020#

1.

星期六早上,很意外预约了“惠游湖北”中黄鹤楼的门票,心情特别激动,于是便早早与家人开车一起出发!

快到黄鹤楼公园停车场时,是早上八点多钟,本来刚开始车不多,可不一会聚集了大量的挂着各省牌照的小车,看来他们是从外地来武汉的游客。进停车场的路被堵得水泄不通,本来只有一股车道,却硬是被塞成了两行。

好在十几分左右,交警就迅速分流了车辆,将一部分车引流到原来马路边禁停的地带停放。

登黄鹤楼所见所闻所感

2.

进入黄鹤园公园,这不大的蛇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每每呼吸,感觉清新的芬香!

由于是星期六,黄鹤楼公园的人很多,我们一路上没有像一些外地游客那样东玩西逛,走走停停。而是直奔主题黄鹤楼。

登上黄鹤楼最高层,武汉三镇尽收眼底!

远处高高低低的楼房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直到天际。大武汉到底有多大,大概在黄鹤楼上你能看到它真正的大!

登黄鹤楼所见所闻所感

3.

站在黄鹤楼上一眼望去,金黄色的长江水与翠绿的汉江水汇集,形成鲜明的界面!长江像一条黄丝带从城市中间穿过,串起城市的两岸。

长江,武汉的魂!长江,武汉兴起的源头!据资料记载,在武汉的历史上长江曾经万帆云集,清朝时期汉口发展成为国内内河航运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国各地的商船、粮船汇集于此汉口码头的船只,密密麻麻望不到头,可见其繁忙程度。

西方列强叩开中国的大门后,英、法、德、俄、日等国先后在汉口建立租界后,汉口码头不仅仅是内河港口,已经变成国际性的港口

近代水运虽然水运失去优势,但武汉的陆路交通迅速崛起,依然九省通衢!

这奔流不息的长江,见证了武汉多少年来城市的兴衰,历史的变迁!

登黄鹤楼所见所闻所感

4.

武汉长江大桥,从黄鹤楼的脚底延伸到对岸的龟山,横卧在长江上,尽显雄姿!

这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的标志,当初是它联结起了京广铁路!也将武昌与汉口融为一体。毛泽东也曾感叹,“一架飞桥南北,天坠变通途!”

随着武汉经济这些年来的高速发展,武汉的长江上已架起了十几座桥梁!促进了武汉的繁荣与发展!

登黄鹤楼所见所闻所感

5.

站在黄鹤楼上,隔江相望,久负盛名的晴川饭店依稀可见,这个在黄鹤楼重建时出生的晴川饭店有24层,曾是武汉最高的建筑。

晴川饭店建成于1984年,在武汉人的记忆里,那里曾经是湖北的政要和名流专属的场所!在人们心目中那是承担外事接待任务的高规格神秘宾馆。晴川饭店曾经是武汉一张亮丽的名片!

可惜,放眼望去,现在晴川饭店被周边许多更高的楼淹没!武汉三十的发展,不知有多少高楼和更高档的酒店从它身边拔地而起,早已把晴川饭店不放在眼里,昔日辉煌的情川饭店是不是在诉说自己的无奈呢?

登黄鹤楼所见所闻所感

6.

站在黄鹤楼上,视线转向武昌,这个武汉三镇中的一镇,高楼与旧房相伴,现代与历史共存。

黄鹤楼脚下的武昌“红楼”,是一个有光荣历史的地方!是座极不寻常的建筑!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后,革命党人在此设立湖北军政府,后改为鄂军都督府,并颁布第一号布告,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结束统治了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向全国各省发出通电,号召各地武装起义响应,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在武昌蛇山南麓、阅马场的北端耸立着一座红墙红瓦、有着鲜明西欧风貌的建筑,它就是武汉人俗称的红楼。这座建筑极不寻常,不仅是中华民族终结专制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历史见证,也是武汉人“敢为人先”精神的最好诠释,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最亮丽的城市名片,1961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看,在长江边,一座455米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这是“武汉绿地中心”!“武汉绿地中心”外形犹如轻帆远扬的“帆都”,是武汉崭新的地标,刷新了江城楼宇新高度!

登黄鹤楼所见所闻所感

结束语

站在黄鹤楼上,凉风徐徐,吹到身上的舒适恰到好处!身旁游人如织,怡然自得。目之所及,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忽视想到,千百年来名人墨客在黄鹤楼迎来送往,抒发情感,如果他们能再登黄鹤楼,面对此情此景,会不会再有那么多离愁别绪,忧伤感怀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武汉长江大桥   黄鹤楼   汉口   武昌   帝制   武汉人   所见所闻   长江   湖北   黄鹤   武汉   美文   楼上   饭店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