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根源是什么?

校园欺凌的事件时有发生,也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在很早之前,甚至几十年前已经很是普遍。

刚刚过去的全国政协第13届委员会第4次会议,已经将校园欺凌事件放在教育战略位置上,要求学校、教育局、相关政府单位等对对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

校园欺凌的根源是什么?


记得我之前上小学的时候也受过欺凌,因为我是女生,被两个高个子的男生欺负,他们让我帮他写作业,甚至问我要东西,要笔、纸本还有吃的,零钱等。我当时太小,也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他警告过我,如果告诉父母的话,会打我打得更凶,所以我为了讨好他们总是非常的听话。但是这段日子给我造成的心理阴影非常大。

每天上学我总是非常忐忑,不是怕老师提问题惩罚我,而是怕这些人欺负我,因为他们说打就打,我是小女生对抗不过那些留级生,所以只有乖乖的忍耐,悄悄的承受。

现在没看到一个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件,我都无比愤恨,为什么老师都看不见?学校都不管?为什么我们都不敢对家人讲?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孩子们当初的那种心理畏惧和惶恐?

比较庆幸的是,我还没有自我伤害,没有想到自杀。大概是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被打过去就忘了,不是那么计较,而且和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好,除了怕那几个大个子之外。但是那种欺凌的印象一直在我脑海里,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想起来那些事还是历历在目。

我看到现在仍有很多孩子受欺凌,受威胁,不敢告诉家人,因为有更大的惶恐等着他们,所以这种内心承受的恐惧和压力是巨大的。

校园欺凌的根源是什么?


如果得不到老师、学校还有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年幼的孩子们内心所有的承受力都会遭到摧毁。他们心有怨气,无处诉说,对生活失去希望就不会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看不到活着的意义。

而这种悲剧就发生在一个13岁的女孩身上,她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一名初中生。两年前的她因为长期遭受同学的欺凌而不敢告诉父母,最终选择跳河自杀。

女孩离开世界快两年了,他的父亲唐先生仍然对学校还有教育局的处理结果非常不满。学校那种敷衍态度,让唐先生非常愤怒,所以他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校园欺凌,也是想让更多的孩子们不再遭受欺凌事,还校园一片宁静、健康与和平。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最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中国家庭的教育绝大部分人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很少能仔细关注到孩子内心的和思想上的一些问题。

因为父母在家里是家长的角色,本来就存在不平等,甚至父母更看重的是成绩。一般在父母看来,孩子只要每天健康,学习成绩还不错,就觉得挺满意的。很少有家长能经常和孩子谈心,和孩子推心置腹的聊天儿。

很少会有父母对孩子说:“孩子,如果在学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受什么委曲了,被欺负了,都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你要相信你处理不了的事,爸爸妈妈一定能帮你解决。”

类似这样的话要经常对孩子说,要观察孩子每天的一个情绪,而我们做父母的大多数是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情绪,所以长期以来,孩子就养成了默默承受一切的这种状态。他们渐渐长大,一些心里的事,心里的委屈都不会向父母诉说的,所以在学校里遭受到任何的欺欺负,委屈都选择隐忍不发。

校园欺凌的根源是什么?


前面说的是被欺凌的孩子父母,还有另一种父母就是欺凌者的父母。

我们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并不希望他去欺负别人。但是由于家庭的一些问题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对,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一类的孩子大多数心理不健康。有的孩子是在家庭受宠的位置太高了,稍有不顺心就想用这种施暴的方式欺负他人来发泄自己的内心的不平和愤怒。

比如像单亲父母,大多精力只用在赚钱养家糊口上,对孩子的关心就更少一些,而且家长因为自己情绪的问题,经常也会打骂孩子,让孩子的心理承受了更大的委屈,所以他们才会找机会在别人身上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

这正是父母对孩子情感、思想上教育的一种忽略。而当这种孩子在学校里欺负他人得胜之后,更会助长他一次次的用这种方式得到快感。

学校教育的问题

学校近几十年也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方法,所有的老师校长都认为孩子们到这里来学习,当然是用成绩来表现老师教育的水平高低。所以学校也用这个作为衡量标准来对老师进行考核,对教育结果进行考核。

学生学习的科目也主要是为了提高各科成绩,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学校把德育放在了成绩之后,所以老师在看到一些欺凌事件之后也并不会重视这些小事,只认为是同学们之间的一些小矛盾而已,并未将校园欺凌事件上升到一个道德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来重视。这样更助长了那些欺凌者的气焰,也更打压了被欺凌者的求助心理,所以这种事件才会在学校里屡见不鲜。

甚至当一些重大的欺凌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学校、教育局等相关的部门却用遮羞布,尽量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问题进行冷处理,并没有对这些施暴者进行相关法律上的惩处,甚至对学校老师,校长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罚措施,只是进行调离岗位,就算完事儿。

学校将并没有将这种欺凌事件上升到法律层次上,也没有引起校方、教育局等政府部门的重视。更没有引起学生对此类事件的敬畏心理,所以学校总会发生这样的事,也不足为奇了。

所幸的是今年13届全国政协会议第4次会议,已经将校园欺凌事件提升到法律的层次上了,我们相信并企盼校园欺凌事件会越来越少,直至为零,让所有的在校学生都能在平安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社会教育问题

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烦恼。如今资讯媒体如此发达,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而孩子们对所有的信息往往缺少辨别力,不能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实,孩子们多是出于好奇和模仿,把很多反叛的行为当做乐趣。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高中同学,更喜欢学习和模仿这些不良行为,以彰显他们的与众不同和某种权威感。

校园欺凌的根源是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的资讯和媒体对所报道的事件要有一个全面的估量,尤其影视类的节目更要舍弃一些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

还有,我们对这一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全体社会成员都要进行谴责,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和相应的处罚结果。当社会成员都对不良事件发出一声怒吼,我们坚信这一类事件会越来越少,我们希望能给孩子一片湛蓝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快乐成长。

校园欺凌事件是家庭、学校还有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脱离不了干系。只要我们所有人都重视,所有部门都能公开、坦诚、公平的对待,一旦发生此类事件,绝不姑息,一查到底,向社会公布处罚结果。这样才能形成个学生敬畏,学校重视,政府关注,全民监督良性保护圈。

惟愿校园平安,学生快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校园   美文   教育局   根源   内心   重视   家长   父母   成绩   发生   老师   事件   方式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