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之一兵圣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著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孙武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写军事思想,以不发生战争为出发点的兵法。

一、《孙子兵法》强调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高追求,提出了上中下三策的分析思路,即“上兵伐谋,次兵伐交,其下攻城”将打仗作为不得已而为之来看待,展现出关爱生命,重视计谋和外交手段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生命的伤亡,这种思想出现在研究兵法的书中的确超越了军事范畴,但是又体现出他的“仁爱”、“民本”思想。诸葛亮的“安居平五路”就是这种思想具体运用的一个典型例证。

二、《孙子兵法》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很重要,正义的战争会最大限度得到民众的支持,同仇敌忾,赢得与民众生死与共的效果,在士气上赢得先机。官渡之战前曹操的谋士郭嘉就是算了一下:分析了袁绍与曹操双方的情况,提出 曹操有“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十胜;袁绍有十败。从战略高度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对比,能够起到未开战以从士气上胜于对方一筹。

三、《孙子兵法》强调战争的严肃性,因为战争打的是国力,钱粮,后勤补给,没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就是“少算”就会“不胜”。所以多算胜是一个发动战争前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后勤保障问题首当其冲。

四、《孙子兵法》强调战争后期的安抚工作非常重要。战胜之后,就要从政治安抚,经济恢复,奖励军功等举措,实现战争结果利益最大化。如果处理不好这些事就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处理好这方面问题的人和事。李自成进北京,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从李自成失败的角度角度阐述了战争后期整体工作非常重要,处理不好就会导致“进京赶考”的失败,加之李自成属于流寇式作战,这种战略指导思想注定他赢得起,输不起,一旦输,就会一败涂地,再无东山再起之机。

史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乐安   楚国   郭沫若   孙子兵法   兵学   孙子   兵书   兵家   士气   兵法   美文   后勤   战争   思想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