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苦累”

我是70后,今年40多。

生长在农村,趣事一簸箩。

今天说的“苦累”,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又苦又累的意思。

今天说的“苦累”是一种食物,以前是忆苦思甜饭,今天被许多人当作美食。

说”苦累“是一种食物,可能许多人发蒙。我先上一张图片,大家立刻就明白了。

舌尖上的美食——“苦累”

苦累 [kǔ lèi] 。苦累发音(ku:三声,lei:轻声)。

我不知道,苦累在别的地方有没有,他们吃不吃这种食物。在河北南部的永年,邢台、巨鹿、广宗、平乡,南宫、清河、威县、邯郸、武安、等地,苦累的一道特色小吃,介于主食和菜之间。

这种食物这么做的,苦累一般是菜多面少,以前在缺粮时人们为了不挨饿,填饱肚子。就找些老豆角、野菜,槐花、榆钱等洗净,放锅里煮煮,捞出后切碎,放在盆子里,然后拿干棒子面,白面往上撒,一边撒一边拿筷子搅拌,太干了就洒点水,当面把菜都包起来成疙瘩状时就成了。

舌尖上的美食——“苦累”

然后开始点火,放在笼屉上蒸,在蒸的时候,和蒸馒头一样都要盖严盖儿。一般20分钟左右就熟了。

苦累味道其实很一般,你想只是一些菜,加些棒子面,白面。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老年人还爱吃,年轻人喜欢吃的人真不多。就以我家为例,老婆有时候蒸点苦累,孩子们都不吃,说实话我也不爱吃。

但苦累可以当作忆苦思甜饭,调剂平时大鱼大肉的油腻。旧时穷人吃苦累的很多,有钱人家吃苦累就是闹高兴。现在生活都好了,偶尔吃一顿苦累,成了人们怀旧情怀的体现。现在人真是能作妖。

“苦累”这种食物为什么叫“苦累”呢?

我自己觉得是这样,因为以前生活困苦,缺吃少穿。人们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为了填饱肚子。只能找些榆钱,槐花,柳树芽,椿树芽,野菜等。配上棒子面充饥。这东西就尝个鲜还行,每天吃就难以下咽。可是又没别的食物,所以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吃饭时望着碗里这种猪食般的食物,一边吃一边暗自流泪,心里悲叹——苦啊!累啊!久而久之就把这种食物称作了——苦累。

总觉得“苦累”是一种食物,用这两个字表示有失偏颇。可是带“饭”字边的字里,又没有比苦和累这个字,更能准确描述“苦累”这种食物的。只能等哪位高人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舌尖上的美食——“苦累”

​在我们这,以前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流行语——辛庄的姑娘会织布,邓底的姑娘会上树。

辛庄村的姑娘会织布这个好理解,姑娘勤劳能干,会做女红,会织布。

邓底村的姑娘会上树是什么意思?

这就和吃苦累有关,男人们都去劳动了,女人在家负责做饭,可是在青黄不接的季节,没有粮食,没有材料怎么做饭?家庭妇女就教自己的姑娘学爬树,去摘树上的榆钱,槐花,柳树牙,椿树芽等,用来拌凉菜,做苦累。久而久之邓底村的滚娘大部分都学会了上树,成为了一种生存技能。

21世纪了。以前穷苦人家的饭食,到了现在却成了美食。现在邯郸有的饭店就经营苦累这种食物。在春季里多以槐花,榆钱,野菜等当季的新鲜菜令作菜码。平常就用茴香苗,茼蒿作菜码。食用时调上蒜泥,辣酱,麻酱,辣椒油,花椒油等调料。再配些黄瓜条,葱丝,小豆芽等小菜,一份要50块钱的。吃着确实不错。

苦累毕竟是穷苦年代的无奈之举,我们偶尔尝个鲜还行,那个岁月,希望她永远成为过去,成为回忆。不再重现。

“苦累”这种食物你们那有吗?你们见过吗?你们吃过吗?

这种食物更准确的字面应该怎么写呢?

欢迎留言讨论。

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

我等着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平乡   巨鹿   上树   棒子面   椿树   榆钱   邯郸   忆苦思甜   槐花   白面   穷苦   舌尖   野菜   柳树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