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

前几篇文章写了一些与道家思想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浅文。发现头条有不少,喜欢道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良师益友。这就更加验证了人人皆有灵觉,道存人间的事实。其实每写一篇文章,都是踌躇良久。看似写的很随意,实际里面有很多隐喻。

因为,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就像人们都知道大道至简,可是这个意思代表的含义,可不是字面简单的意思。大道如果简单,遍地都是神仙。结果不然而喻,可曾见过神仙?所以至简的意思在于找到根本的一个所在。那样不就简单了吗。


不一样的人生

前几篇文章写过。道在自身,不向外求。所以对于“论道”之说,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修行的魅力在于,一步一证。接近道,就会拥有智慧和健康。

世俗中,人们相互影响,演绎了一场又一场的故事,就像平时的影视作品 ,有好人坏人,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在经历善与恶。

行善积德,善人有善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人们常在嘴边说的,平时听到都是劝人向善,未曾听闻劝人向恶。善恶已经在人们心中有了定论。

其实,行善积德已经把善和德的前后关系说明白了。德需要善来积累的。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阳主过去,阴主未来。那么现在姑且把德也分为,阳德和阴德。

比如,一农家的后生,突然,金榜题名或是财源滚滚,那么一定会有人说,这是祖上积了阴德,运气会这么好,之类的话。反之,一个人走了霉运,或者影响和伤害很多人,下场不佳时,人们也会说,祖上不积德,不行善去作恶,自食其果云云。其实道家思想一直在民间口口相传而延续至今。

现在的场所家居,那个不是在室内,又是字画,又是古玩的,看看这些字和这些古玩,哪个不是高大上,就算不是出自名人字画,也是满满的正能量的字,其中深受文化人喜爱的“德”字比较多。可是即便是这样,那么因德受益的多不多呢,满室的字画古玩带来了怎样的收获,如果仅仅是为了雅士或财宝,那么就太浪费了。

德,就是现在的拥有,最直观的反馈。如果说一个人福德多,是不是可以只去享受不去积累善因了?这样的好事,也只能想一下了。天地还日升月落呢,阴消阳长,此起彼伏。哪有这等好事啊。

该如何行善,这是有讲究的,很多人抱怨好心没好报,好人做不得。其实是你自身的原因,行善之时,随遇而安。以心所求,必染因果。行善初心,不求回报。若有妄念,是为交换。力所能及,不可执着。举手之劳,是为自然。行善之始,不因心安。行善之事,不可过度。行善之因,不求有果。虽是小善,亦是积德。人动一念,天地早知。这行善可得有度,有时收起好奇心,方能善始善终。

所以行善者,有一个“诚”字为佳。毕竟心诚则灵。这个心诚则灵不是忽悠人的,以后大家会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但家和万事兴,也会尽享天伦日。修行之人修行和福德的联系更密切,这些只有实修者才能体悟。

恶是大家反感的,却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恶不用修,稍有不慎便会与恶有了联系,恶只会折损善积的德,俗话说,学好难,不学好就是坏了。这句话挺有意思的。还有一句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善恶相伴,符合阴阳之说。

凡事讲究一个前因后果,用善恶来形容比较恰当,有因有果,有因无果。善因善果,善因无果。恶因恶果,有恶有果。因果也在阴阳之中,只不过因果与善恶略有不同的是,因果有时间的一个变数。可以把善恶比喻过去,因果比喻将来,现在比喻变数。把这些捋顺了,就不会迷惑了。以上是和大家说一下如何给自己,正确的行善积德。

行善积德,是为外求,盗天地之机。人自身也有善恶,不能不察。自身善恶最不好把握,非耐心,恒心,毅力不可。

善与恶虽然是对立的关系,但两者却分不开。善处理不得当,也会招来恶,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大家若想验证应该不难找到。


不一样的人生

人呐这一生,无论长短,其实真的不易,由于红尘中的因果问题,每个人都会有杂念,任何事情的结局如何,都是先有念头开始的,所以说人们受气场的影响,每时每刻都会冒出各种杂念。杂念有很多啊,什么贪痴慢恨疑,等等太多了。统一归杂念算了。这本来人正常的吃喝拉撒,因为这些杂念自身气场就乱了,会让你说出一些带情绪的话,或者做一些出格的事。之后自身气场恢复正常后,就后悔了。大家有没有做过冲动的事呢?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有时候觉得被人触犯了逆鳞,就会拍案而起,冲冠而怒。如果这样不妨先调节一下自己的身体,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身体已经需要调养了。用道家修行的话说,一怒烧光了功德林。若说普通人一点脾气也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天地还阴阳交替,人怎么会控制自己情绪呢 ,所以说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人们要自行分辨其中厉害。

辛辛苦苦积累了一点善因被恶念,一把邪火烧了功德林 ,亏大了。所以行善积善不是那么容易的。行善得当会修来福德,稍有不慎化为乌有。

阴阳虽然是平衡之道,但是若想让自己与众不同一点,那最好行善积德。

德,非大智慧不可得也。

阳德就是现在,阴德就是将来。福德是阳德和阴德和合后 受天眷顾的好运气。

对于善良来说也有不少争议,其中就有,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仅仅是描述前面的因,后面的果却未说清楚,于是就有了后来,人欺不算欺,天欺饶不了。前辈古贤,怕后人搞不明白,用了许多成语谚语,这有一些人情世故,还有更多的道家思想,对天地规则的隐喻。遇到年纪大的长者,对后辈循循善诱,都会引用一些“劝人方”。一辈一辈就这样默默的传下来了。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再看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像我们国家一样,历史未曾出现断层一直延续到现在。文化的沉淀,是一个漫长而又漫长的积累过程。也只有在盛世才会,给人时间去研究和探索,要珍惜当下时光。

大道无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了解天地规则,加于人身。就算没有什么成就,也不至于让自己迷惑。就像身在山中看山,海中看海,看到的都是自己杂念而已。不妨自我否定一回,眼界远一些,再远一些。会有不一样的感悟。看到了落花流水,就触景生情。看到人情冷暖,就意气用事。这都落了下乘。

“道”的本来面目,来自无中生有。善恶因果皆从此而来,复杂的学问都是从简单的理论衍生出来,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简单的问题,要重视处理。遇到复杂的问题,要简单处理。为何是这样?因为简单的问题,只是表面的冰山一角,其他因素未明,所以要谨慎和重视,所接触的是因的开始,前景未明朗,先入为主,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复杂的问题,已经从因发展到了果。各种因素都表现出来了,看似乱如麻线,实则简单,不用再去研究分析,一目了然。找到问题所在,简单方式处理,事就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说,事情发展到一个极致的节点时,要再次发生变化,这个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事情变化的钥匙。说的玄一点,这个事情的节点,就是天机。此时可以引用一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什么因就是什么果。除了文中和大家说的行善的正确方法外,基本的趋势不会变的。


不一样的人生

人总会有善恶因果的,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番,行善积德虽然能避免一些恶果,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开悟的内心。当心无着落了,那万事皆休。时时守住本心。才是正道。

人在世俗的一得一失中,产生善恶因果,得失之道,无关付出和收获,不分贫穷和富贵,它是善恶因果的根本。人每天都在经历,工作,创业,经商,学文化,每天都不一样,今天和昨天就算没什么不同,今天的你一定不是昨天的你,得与失都是“计较”出来的。其实身外之物,对自身来讲,无多无少。是不是会听见岁数大的长者,会说活了一大把年纪,总算活明白了。其实真实的意思就是,学会了“放下”,因为物质的背后还有忧愁和烦恼。

一时的荣辱,激励不安的心,随波逐流。在精神和物质的选择,都会偏向与物质。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这些世人奉至的财宝,你无法完全拥有,只能是暂时寄存人的口袋,人毕竟短短几十载。随便折腾。

一个人一生中未经历风雨,却可以善始善终。这已经是莫大的福分了。身边如果有这样的例子,不妨了解一下,这样的人一定会有很真实的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做法,锦衣玉食,带给身体的只是负面的东西。有钱花后,无非是吃喝玩乐,人的身体可经不起折腾。小小的牙痛,痛风之类的不是严重的疾病,就会够人喝一壶的。不说其他各种疾病,人能享受生活也就是几十年。

话说回来了,人各有志,追求的也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总要身体健康,善始善终。应该是不错的。

何时找到自我,明辨是非,就能明白生活的真谛在哪儿。精神与物质才能统一。就像天地,日月,一样的自然,自身从内向外,知进退也能明得失,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阴德   行善积德   都会   善始善终   道家   杂念   善恶   古玩   因果   美文   阴阳   物质   事情   身体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