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

“在晨曦散落的日子里,炊烟围绕着我的村庄,那爬满青藤的瓦板屋和古老石桥旁的麦田......”耳边传来胡金才这首《炊烟》的歌曲,故乡袅袅炊烟的画面在记忆中跳跃。

炊烟袅袅~~

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是乡村的语言。炊烟是屋顶的烟囱升起来的云朵,是柴草灶火化成的精灵,是庄稼人常说的“炊烟是农家人灶台上开出的一朵花,有花开,生活才有暖饱,才有希望。”

炊烟袅袅~~

童年的记忆中,早晨的炊烟升起,母亲蹲着双腿,划一根火柴点燃灶火,火光映红母亲的脸,她把一根根柴禾添进灶膛。在母亲的巧手下,锅里的白粥和蒸笼的番薯的香味交集一起,香气四溢。吃完早餐后,我和弟弟唱着:“小儿小儿郎,背起书包上学堂......”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父母也戴上草帽,扛着锄头下田去了。早晨的炊烟像“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提醒人们的一天从炊烟袅袅中开始。

炊烟袅袅~~

中午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放学的铃声响起,我们走在蜿蜒的小路上,远远看见一缕缕的炊烟在天空飘扬。刚踏进家门,母亲在炒菜,我放下书包擦桌子、摆凳子,盛饭。午饭后,我和弟弟回学校,父母继续去田里劳作。午间的炊烟有点像天高则云淡,来得急也去得快。

炊烟袅袅~~

傍晚的炊烟是母亲伫立村头呼儿唤女的回音。下午放学后,离夜纱垂下还有一段时光,往往在这段时光里,是作为孩童时最惬意的时光。三五成群结伴去小溪里捉鱼,或去田野里摘野花野草、或爬上路边的树上......当一缕缕炊烟升起,随着轻风摇曳着柔美的线条,跳起优美的舞蹈,隐隐约约听见各自的母亲在呼唤自家的孩子们:“娃儿,该回家吃饭了。”那一声声来自母亲的呼唤,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暖,随着母亲高低起伏的呼唤,我们撒腿往家的方向奔跑。袅袅炊烟,是母亲深情的呼唤,是母亲的牵挂,更是母亲的等待。

炊烟袅袅~~

有人说:“乡村的早晨,因炊烟而令人迷恋;乡村的正午,因炊烟而令人流连;乡村的傍晚,因炊烟而令人陶醉。”炊烟从早到晚如同飘散的云彩,她是乡村女子在灶间的诗情画意,是乡村男子在田野里筑起的希望,是乡村孩童嘴里哼着的童谣,是乡村老人盼儿归来的那颗真挚的心......

炊烟袅袅~~

炊烟是画家笔下浓墨重彩的水墨画,从早到晚变幻多姿。在画家的笔下,茅椽蓬牖,临山傍水,云遮雾罩,虽不见一人出入,就凭这缕缕升起的炊烟,就能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炊烟袅袅~~

炊烟是中国文人历代墨客们反复喜欢的歌咏。从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再到辛弃疾的“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从孙觌的“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再到王安石的“日暮炊烟孤起,不知鱼网谁家。”写炊烟最多的,当属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西村林外起炊烟,南浦桥边系钓船。”“茅檐细雨湿炊烟,江路清寒欲雪天。”可见,陆游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么喜爱。

炊烟袅袅~~

炊烟是乡村一道最温暖的风景线,炊烟是唤起游子无限的思乡之情,炊烟是家的方向......

炊烟袅袅~~

时代更迭,科技在进步,乡村在发展,现代厨具进入村庄,袅袅炊烟成为了逝去时光中的一抹记忆。

炊烟袅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灶膛   灶间   灶火   庄稼人   炊烟袅袅   炊烟   孩童   美文   笔下   村庄   书包   画家   乡村   傍晚   早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