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都说落子无悔,覆水难收。人这一生,不要说一生,半生,哪怕有时候只有一刹那,都有那种后悔的情绪来袭。


英国作家毛姆曾写过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面纱》,所以我以为他是研究过中国文化的,在他的《人生的枷锁》里有一句一直记忆犹新的金句:

打翻了牛奶,哭也没有,因为宇宙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

意思是那些要发生的事该发生的事,它是处心积虑要发生的,后悔无用更无益,也许你能做得更好些,然而无法影响结局。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世上没有哪句话称得上最后一句话。


万物由道而生,循着道成长,而后又回归于道。


毛姆总结过:

我抛弃了琐屑、庸碌的一生,把自己交给了牺牲与祈祷的生活。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是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乐道的这些道理是异曲同工的。


我们的人生可以抛弃那些琐屑庸碌吗?我们可以做到吗?

前半生「不要怕」——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

后半生「不要悔」——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遗憾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这个人生的老套故事是这样的:


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独自闯荡。动身前,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正在练字,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

并说道:“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三十年后,这个年轻人已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回到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

没想到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其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还乡的游子拆开信封,里面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是啊,人生在世,不要怕,也不要悔。

当年的'不要怕',教会了年轻人勇敢。

大智者大勇,既然选择了目标,就应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往直前,不怕跌倒,不畏失败。

凭借这样的努力,当年轻人走过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尝遍了酸甜苦辣,明白了成功背后的五味杂陈时,老族长又告诉他:'不要悔'。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老套的经典一品再品,当你感同身受时,便有血有肉了。这也如同那些经典的名著,当你一读再读,也许某个当下,你便刻骨铭心了。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每一步都是财富,要坦然地接受生命的馈赠。

成功需要七分努力,三分运气。若你已经拼尽全力,没有成功只能说是天意,后悔也是于事无补,不如活好当下的每一天。


人生在世,

前半生不要怕——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

后半生不要悔——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遗憾。


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短短六个字,让人受用一生。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前半生不要怕:你若是狠角色,生活便是馈赠。


“不要怕错,只怕不做。”成功是由不断的失败所换取的代价。


北宋名臣范仲淹,被历代读书人奉为精神领袖、“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两岁时丧父,家境贫寒,但少怀大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气馁,而是选择在佛寺中刻苦读书,“划粥割齑”的故事更被传为美谈。


人到中年,范仲淹终于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金榜题名,身居庙堂,最终成为文坛大家。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少年拼命,中年拼德,晚年拼运”,这是范仲淹身体力行的三句话。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期限的,年轻时,血气重,精力旺盛,理应努力拼搏。

即便有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不能改变多少,但起码通过自己打拼,也会让家人感到欣慰和骄傲。


每个奋斗着的生命状态,都是有尊严、有希望的。千万不要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不要等感到彻骨的痛,才知道人生需要奔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没有不自律的岁月静好,没有不付出的笑对人生。你若是狠角色,生活便是馈赠。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后半生不要悔:最好的生活,是活在当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词人蒋捷用听雨时的心情来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


人生就像赶路,山一程,水一程,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往前看,人生仿佛遥不可及,往后看,却又咫尺可量。


而中年,仿佛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分水岭,让人生出无限感慨,正如李宗盛那首《山丘》,“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温柔……”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谁都有痛苦纠结,但是面对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不然一味纠缠于已发生的错误当中,就会钻进牛角尖,因不断悔恨而时刻折磨自己。


就当抛弃这些琐屑与庸碌吧,人过半百,何不向死而生呢!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林语堂曾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他一生起起落落,心境变换,而本心始终如一:

在野外偶遇风雨,他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被一贬再贬,他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到暮年备尝流离苦,问是否有怨,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

问他一生的功绩,答:“黄州惠州儋州”。

婉转深沉皆浮云,人间有味是清欢。拘泥于聚散离合,不如学学苏轼的不悔与坦然!


正如林清玄所说,“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


不管之前的日子过得有多糟多难,要相信此刻就是拐点,每一个当下都是你改变的起点,想要的未来,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如果说“不要怕”是人生经验的提炼,那么“不要悔”就是人生智慧的升华。

前半生,我们年少懵懂,一心追梦,却也难免频频碰壁,错付真心。

后半生,我们成熟稳重,明白事理,却也经常不懂珍惜,无谓叹息。


打翻的牛奶就让它打翻吧!人生抛弃琐屑与庸碌,“不要怕,不要悔”。


我们用整个的前半生去拿得起,也将用全部的后半生去放得下。

俯仰无愧天地,心内安然,甚好。


打翻了牛奶 哭也没用|人生不要怕 不要悔


注: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间的枷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以后又去了拉丁美洲与印度。1919年,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问世。毛姆于1928年定居法国地中海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去英、美宣传联合抗德,并写了长篇小说《刀锋》(1944)。1930年,长篇小说《大吃大喝》出版。1948年以16世纪西班牙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卡塔林纳》出版,此外又发表了回忆录与文艺批评等作品。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他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1959年,毛姆作了最后一次远东之行。1965年12月16日于法国病逝。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 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毛姆语录# #毛姆《面纱》# #不后悔# #不要怕#


关注“玫瑰姐”,一个爱自由爱读书的玫瑰女人,和你一起用文字抒写美好人生,传播人间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竹山   俄国   宜兴   毛姆   人生   琐屑   庸碌   后半生   法国   英国   族长   南宋   长篇小说   美文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