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这些年越发觉得,知识学位的获得,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自身结构优势和地位,并进一步带来许多privilege——所以如果这些学识,不能用来为那些被压迫、被排除、被边缘的群体做一点微小的事、发一点微小的呐喊、挑战任何一点结构的铁笼,那么所谓精英名校高学历,便没什么可夸耀的地方。”


——引自豆瓣


Hello,大家好呀,我是张贺,又和大家见面啦!


我2018年5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专业。在留学期间,有很多家人和朋友问我:“你在美国学的知识有用吗?”


随着出国留学越来越普及,相信这也是很多在犹豫是否出国留学的同学和家长的疑问。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去美国留学、以及去美国留学到底学什么。


No.1

独立思考之精神

Educate 一词源自于拉丁语educere,其中e相当于英文中的前缀ex,表示“出来”,ducere表示“引导”,也就是说educate的本质是引导和启发。



我还记得若干年前看完《死亡诗社》这部电影热血沸腾,因为我认为电影中的“Captain”真正做到了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勇于发问和探求。


在美国留学期间,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美国人对于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追求是如何融入在美国高校课堂中。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Thoreau said, ‘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Don’t be resigned to that. Break out”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 ——引自《死亡诗社》


和亚洲传统的“teacher-centered”(即以教师为中心)授课方式不同,美国高校的课程非常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多数课堂的上课形式为:课前完成阅读预习,课上以讨论、辩论或者课堂展示为主,而教授更多是做引导和启发



这种授课形式首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们不止是在从教授身上汲取知识,同时也在和其他同学学习。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哥大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系迎新会上各位教授的自我介绍 ——思辨、演讲与表达是美国高校着重培养的能力


刚到美国读书时,我发现美国学生非常善于提问,学生们甚至会以很直接的方式在课堂上“质疑”教授。


在美国的课堂上,教授不是唯一的权威,敢于接受学生质疑的教授才有可能营造自由的学术讨论氛围,而有了自由的氛围,学生们才不会有压迫感,从而敢于思考和表达。



最近,“独立思考,不唯上”这句话很受欢迎,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和走向社会后的思维及处事习惯是一脉相承的。毕业后我也一直在思考,留学给我带来的改变,并不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思维层面的历练。


No.2

多元化和包容性

“Melting Pot”这一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真正在美国生活过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做persity以及大家对于persity的尊重和追求。


多元化可以指种族、肤色、经历等等各个层面的多元,而在美国高校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就可以遍布全世界。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在纽约联合国实习时所在的team “We are Global Citizens!”


研究生期间我非常喜欢的一节课——Globalization, mobility & education,主要探讨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人口迅速流动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当时这节课一共有6位学生,其中包括:曾以埃及难民的身份移民美国的黑人、一位日本/美国双国籍的老奶奶、信仰穆斯林教的巴基斯坦人、印度的二代移民,而我们的教授是巴西移民,也是在哥大毕业的人类学博士。


从其他经验层面来看,有同学在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国际救援组织)工作过,有同学在纽约的双语学校工作过……



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探讨全球化和人口流动,所有的知识不再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一场场由过往经历、思考激发的讨论。由此,课堂中的每个人也会更加深刻地对他人的处境有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共鸣,而不再人云亦云,被“刻板印象”所束缚。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在哥大教育学院国际生办公室实习时的合影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当然,在美国的学习不止停留在课堂中,日常生活或实习工作都会更加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研究生期间,我住在哥大的6人套间里(suite)。我的室友有菲律宾人、牙买加人、美国人还有可爱的中国小伙伴们,大家平常一起参加活动、做饭、探店,这些都一次次让我们对不同的文化更加了解。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Suite 4D(For Diversity)曾经在这个宿舍套间住过的学生在离开前,会标记出自己来自哪里,一个小小的宿舍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追求多元化?我的理解是,只有我们能够接受别人与我们的不同,尊重不同,才能有更加包容的态度。



无论是种族、文化、语言、还是日常和我们接触的人,没有绝对的好坏或优劣之分,更多的只是与我们不同而已。


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会少一些“评判”,多一些同理心,以及去探求“不同”这个表象下的深层原因,而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也会更加多元。


No.3

社会责任感

美国高校的教育和活动都很强调对社区、社会的回馈和责任感。


我研究生期间的专业——国际教育发展,本身就是关注弱势群体或被边缘化群体的教育公平性,而其他理工科甚至商科的专业也都很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哥大毕业生故事墙展示着来自各个学院的毕业生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中的人道主义、枪支安全问题等等


美国很多高校在录取过程中都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从很多美国高校的宣传中都有所体现。


比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强调的“Learning to change the world”、宾大校训“Leges Sine Moribus Vanae ”(法无德不立)。对于知识的追求从来不该和道德、社会大环境脱离开来。



美国的高校教育并非没有其自身的弊病,比如私立学校的高昂学费等等,但综合来看,美国高校教育还是在不断努力倡导学生不只局限在个人发展,更要回馈社会,关注“the bigger picture”。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Contribute to a culture of care.


看到这里,大家对“为什么去美国留学”和“去美国留学到底学什么”是不是有了更多想法呢?

回到文章开头我引用的这句话,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我在美国读研结束时的感受。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首先是对自我思维的提升,但是这并不仅仅是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感知、包容和贡献。


希望无论大家选择出国留学与否,都能加油突破自我,做有格局的global citizens~ 最后放一张在哥大Butler Library拍到的彩虹镇楼,祝小伙伴们好运。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次再见!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作者介绍

张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专业硕士,新东方在线出国考试事业部美本项目主管。崇尚Work hard, play harder,喜欢赋予工作和生活100%热情。业余爱好:养猫、瑜伽、摄影。

2月3日-2月7日

SAT文法特训营

原价99元限时 免费领取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新东方SAT在家备考学习公益群

教师驻群每日答疑+规划已经开始

更有内部备考资料分享+打卡监督

立刻扫码入群

张贺: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为什么值得所有人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美国   哥伦比亚   新东方   诗社   套间   教育学院   美文   层面   课堂   所有人   眼中   教授   高校   社会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