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童年收麦的那些时光

这几天天气晴朗,窗外刮着热乎乎的风,心里盘算着,又快到了收麦的时节。

老家收麦要比其它省市晚一些,一般都在六月十号左右。

散文‖童年收麦的那些时光


作为农村长大的80后,小时候虽然吃过干农活的苦,但毕竟年龄小,收麦最难熬最痛苦的环节没有落在身上,只是割几把麦子、给打麦场的父母送送水,陪伴父母身边给打打下手。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中国的农民几乎都是人工收麦。父母常说:收麦就是人掉几层皮。无论多俊俏的小媳妇与大姑娘,收麦忙完几天后,小脸晒黑了,小伙子的精气神儿也得掉几分,变成蔫瓜一样。

天气的炎热,麦芒的尖厉,包括割完麦后扎在脚腕上的麦茬,无处不在的痛苦煎熬。每次割麦时都全副武装,长袖褂子与裤子,带上草帽,扎上马步,一手拿镰,一手抓起麦秆,刷刷刷割下。

散文‖童年收麦的那些时光


一会腰麻了,一会手起泡了……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农民的孩子天生也应爱劳动。但收麦给人身体上的难熬实在是无法让人热爱。

偷偷摸摸歇会,被父母看到挨训:“别歇着了,越歇越累,干活就不累了!”也很纳闷,父母哪来的谬论,越歇应该越轻松,怎么会累?但事实证明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人一旦思想有倦怠,身体就会跟不上,状态会越来越差。

割麦第一程序总算完成了,捆扎麦穗,拉回麦场,再用脱粒机脱麦。

散文‖童年收麦的那些时光


割麦是与天地较量,抢时间,尽量往前赶,而真正让人掉第二层皮的时候来了——麦子脱粒。被铡刀切去半截麦秆的麦穗,经人传递运送到脱粒机里。麦穗粉身碎骨时掉落的各种杂物伴着机器的轰鸣声,还有炙热的太阳烘烤,劳作的人们在那个时刻恨不得省掉呼吸这个环节,因为无法呼吸到任何新鲜空气。中途要换好几拨人,常人无法坚持很久。

看着脱下来的麦粒堆成小山在麦场,总算可以歇口气,剩下的活就好干多了,扬麦、晒麦与装麦。孩子们也对餐桌上的饭更有期待,因为总会有红油咸鸡蛋。那时候红油咸鸡蛋是收麦特供食品,可以破例敞开肚子吃。

最后还要在麦场、自家院子或者公路上晾几天麦粒,才能彻底风干麦粒里的水分,晒两小时,就要用脚丫子在麦粒上走出一道道麦渠来,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工作,现在依然记得脚丫子踩在麦粒上的感觉,麦粒小不硌脚,麦粒在脚面上流下,又形成新的麦渠。麦粒按摩着脚丫子的筋络,让整个人都感到轻松自在。这天然的按摩神器,是人在收麦时最快乐的时光。

散文‖童年收麦的那些时光


老天爷往往不作美,非要在晒麦子最后环节时不时来场雨。所以大人又成了气象预报员,看着老天爷哪块云彩稍微不对劲,赶紧装麦,但有时候也会看错眼,云彩被风刮跑了,只能叹口气,在继续晒麦。

人与麦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圆满把麦粒收进各家粮仓里,看着它们,父母还要生动的上一堂思想教育课——粒粒皆辛苦,就是这样来的,以后不要糟蹋粮食!

现在,所有的收麦都简单到一台收割机全部搞定,而且田间地头就可以全部卖掉,拿着一打或多或少的红票子,心里确幸着:总算不再吃收麦的苦。

散文‖童年收麦的那些时光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爱过的地方……”每次听着歌手李健唱《风吹麦浪》时,那眼前除了浮现被风吹过的麦浪,更多的是收麦的艰辛劳动。

劳动是辛苦的,但也收获了最珍贵的粮食。人生路上的坎坷起伏与庄稼地里的摸爬滚打都是一样的。无论多辛苦艰难,最后看到粮食满仓,那种喜悦成就感不正像我们在人生路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吗?

又是一年收麦时,机械化替代着手工化,不知田间地头那些老人还会不会给他们孙儿讲起以前收麦的艰辛;农二代很多走进了大城市,坐在空调屋里,翻看着日历,也只是偶尔想起曾经参与的劳作之苦,但随着年龄增长,也会逐渐淡忘;那些农三代已经彻底不会亲身感受到收麦的苦难日子。

散文‖童年收麦的那些时光


当收麦那一段艰难的历史沉淀于人们心中时,所不能抹掉的是它给我们带来沉甸甸的回忆,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日子有不可亵渎之情,把每一段人生经过的时光都记录在我们走过的路上。

童年收麦那些时光一去不回,唯独用文字记录与缅怀,才会让我们心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这也就是老一辈的农民经常告诫他们孩子的四个字——忆苦思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麦秆   时光   麦粒   麦浪   脚丫子   地头   麦穗   田间   麦子   美文   散文   粮食   环节   童年   路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