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人,不妨听听Ta的故事

生活往往不给我们足够的机会了解一个人,所以有时候我们难免凭自己的简单认知与猜测,去判断一个人,定义一个人,归类一个人。

真正了解一个人,不妨听听Ta的故事

最近我迷上了「奇葩说」,「奇葩说」舞台上的每一位选手都让我印象深刻,每一个人分享的故事也都很能打动我。

了解一个人,不妨听听Ta的故事

记得冉高明分享过一段自己的故事,他说:小时候爸爸跟妈妈异地,爸爸每次回来,家里就像过年一样。很少陪伴冉高鸣的爸爸,只有周末能够回来跟他和妈妈一起吃饭,所以冉高鸣每一周都在忙碌地准备着-准备一些段子或故事,好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分享给爸爸妈妈听。所以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冉高鸣仿佛成了主持人,他生怕自己讲的故事不生动、段子不好笑,所以一直在准备,一直在担心。

听到这里,我仿佛能够看到这个孩子一路走来的辛酸,他说小时候经常跟妈妈去美甲,去美容院,去做spa,他多想跟爸爸说一句:我想打篮球!

母亲单独养育的孩子,成长中更可能极端呈现“扭曲的自己”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全程参与养育尤其是教育孩子的,只占一半左右。

而几乎全程由妈妈带大的男孩儿,由于父亲缺位、父爱缺失,他们本该从爸爸那里接受到的阳光、勇气、责任、担当,甚至最简单的“男子汉气概”的熏陶与训练,自然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所以他们的个人形象,可能懦弱、胆小、易推脱、不担责、缺乏男子汉气概等;

因为父爱缺失,女孩子则更有可能一生都在寻找父爱的感觉,所以恋爱甚至婚姻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但是这个世界,不是为某一个特定的个体“量身定做”的啊!不是我们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的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以面对骨感的现实,他们会感觉自己丰满的理想被扭曲、被误解甚至被忽略,而这样的心理落差带来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所以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由妈妈一个人养育,都容易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不用自己的简单认知与猜测,去定义一个人

冉高鸣用他的真诚,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孩子委屈的成长经历、真实的亲子故事。我就在想:当初自己认为冉高鸣不够man,甚至有点“娘”,学什么不好,干嘛非要学一些人,把自己扮成“中性人”?这样的想法(好在只是腹诽)是不是武断了?是不是错了?我是不是不该用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来定义这个男生?

其实冉高鸣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他发明的幽默歇后语,他在每一次辩论中行云流水的表现、信手拈来的自如、斗志昂扬的激战,都是很多人穷尽一生也无法触及的高度。他在「奇葩说」的表现,往往是我非常期待的。这一切,足以说明他的优秀,足以说明他的独一无二,足以证明:他够生猛,够豪气,够man!不是吗?所以自己不该有的偏见,在听过他的故事后,联系他在「奇葩说」的表现,一下子烟消云散。

因为仅凭自己的观感去判断、去定义、去揣测一个人,差点让我错失“人间美好”,因为此起彼伏、后浪推前浪的冉高鸣们努力的样子和出色的表现,在「奇葩说」舞台上,就是人间美好的注解。

记得看过一句话:一个成年人最好的修养,是克服纠正他人的冲动。而今天,我想说:一个成年人最好的成熟是自觉“纠错”,是不凭自己粗浅的认知、观察和猜测去判断、去定义、去归类一个人。

自勉+共勉!

作者简介:70后老阿姨,家庭教育从业者。欣赏有原则的人,喜欢有态度的文字,期待有结果的人生......遇到你真好!

#家庭教育#

#父亲在家庭中的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故事   奇葩   父爱   段子   气概   家庭教育   男子汉   缺失   美文   认知   成年人   父亲   定义   爸爸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