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父亲节将临,写此文,缅怀我们的好父亲


父爱如山。
父亲,是一个亲切的称号。
父亲的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
父亲的爱,一点一滴,无不体现其平凡而伟大。
我们少儿时丧母,和祖母相依为命。
父亲因为家中经济困难,14岁便外出谋生,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几十年,公事为重。
那年代,交通不便利,那年代,更没有什么双休日,因此,父亲与在老家的我们一年仅能团聚一次。
那年代,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农村也没有电话。平时,只有常以书信相连系,无论父亲的教诲,还是父亲的叮咛,字字句句,无不体现父亲之深情。
那时代,工资低,一般职工每月在30多元、40多元,有50元、60元的是让人羡慕的。一般基层公务员工资和一般职工也差不多,科、局级干部,每月也只有60元、70元、90元左右。
那时代,邻居家红事、白事送礼2元,猪肉每斤0,78元,媒炭每百斤1、59元,大米每斤9分,但是,什么都要凭票证,连缝衣服的布也要布票。
当然,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况且,中国人民有勤俭节约、淳朴忠厚之传统美德,穷日子穷过。
尤其农村,农民们“手叉污水脚叉泥,终年劳苦饿肚皮。破屋漏水旧衣裳,口袋空空更无钱。常年蔬菜少油煮,青黄不接缺口粮。燃料缺少饭难熟,苦熬岁月受贫穷”。
家中再苦,每次评困难补助,父亲从不向单位吐露一言。有次,有同事提及,父亲也坚辞而让出困难补助给同事。
我们居住农村,一家6人,每月仅180斤媒炭票,试想,6口之家,每月180斤媒炭,煮饭、炒菜、烧水、煮猪食等,又如何夠了?缺吃少穿人贫困,煮饭也为燃料愁。
那时代,喂猪没有“猪饲料”买,是煮猪潲,缺少粮食,以野草、人不能吃的黄菜叶为主,男女老少提个竹篮四处找野草,猪喂上一年,也只有百多斤。
莫讲农民没有钱,也没有物资买。我们郊区农民每人发半斤肉票,香干(豆腐)要过年时每户发10片香干(豆腐)票,面条要过年时每户发2斤面条票,县区农村还没有这些票证发哟。
农民喂的猪、鸡、生产队养的鱼,种的粮食等,都要上交国家计划。况且,猪没有粮食喂又难得长大。
而且,“运动”不断,农村“阶级斗争”抓得紧,最严时,一户限养2只鸡。一人限制仅5厘自留土,厕所的粪便也必须上交生产队计划。每人每年交多少元粪便,粪便用秤称,按质论价,交多了奖励稻谷,交少了罚口粮,谁又敢不交? 所以,一人限制仅5厘自留土也没有肥料施哟!
农民个人更不能养鱼,因为田土山水归人民公社所有。
农民上有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着,严禁劳动力自由支配。农民中没有做生意的,也不允许自由外出,个别泥、木、缝衣工出外,也必须交钱给生产队记工分(称“买工”),否则,可能被批斗。那些“21种人”更不能乱说乱动。大队、公社都设有“土监牢”,要抓谁,要关押谁,全凭个别干部一句话。
记得那一年,大队书记邹小龟带领民兵到我们生产队挨户“割资本主义尾巴”,我们家的房屋阶基边栽棵南瓜苗开花结果了,也被扯掉了。

记得那一年,我们的祖母在家门前栽的一棵柚子树,果实累累,竟被村霸几刀砍了。
记得那一年,我在家门前栽的一棵桃子树,果满枝头,竟被村霸几刀砍了。
又奈何,村霸是大队红人、大队干部、共产党员,村霸又是村支书邹小龟的亲信。
那年代,农民苦,苦难言,若非生长在农村,若非亲历艰辛,确实难以体会那年代农民们的苦熬岁月。
那年代,农村有劳动力的相对少挨点饿,因为,生产队粮食、红薯、马铃薯等都必须按劳分配,
如我们家,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死得早,没有劳动力,更是苦不堪言,纸笔难以描述。我们不但少饭吃,还受欺凌。我们吃过野草,吃过猪糠,也吃过废机油炒菜(板华大队一罗姓社员到工厂水沟边捞取浮在水上洗机器后流出浮于水面的废机油,卖给别人吃,我祖母买了1斤,用作炒菜揩下锅子)。今天讲述这个真实史料,有人可能以为是“天方夜潭”。
我母亲及一个妹妹,是因为家中“荒月”断粮,过河到远隔20里外的亲戚家去借粮食,而惨死于途中。
那年月,我父亲若贪污点粮食给家中还是“有权”,但父亲廉洁奉公,也从不向组织上讲困难。
在我们当地农村,农民在1981年时还有“荒月”(五、六、七月青黄不接时称“荒月”)为没有口粮愁的。
1982年普遍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广大农民才自此告别缺吃少穿的苦熬岁月,逐步走向丰衣足食。
1974年前,我们父亲每月邮寄15元给我们,我们全家6口人,有这15元,精打细算,分文也不敢乱花,分文也不能乱花,柴米油盐、人情往来全靠这15元支撑。
没有这每月15元,确实也难以度日。
有了这15元,也曾惹来少数人“眼红”。“运动”中,还为之被列为一条“罪状”。
每年父亲一年一度返乡探亲,还带回点这东那西的。
家中若有要用,父亲还多少邮寄回点钱。那年家中老屋因破烂而建新土筑屋,父亲分2次共邮寄回200多元(那时,农村自建几间土筑屋,大约是300元左右)。
当然,我们尽可能艰苦熬岁月,不过多地找父亲,因为我们知道体恤父亲也苦哟。
我们的好祖母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养猪、种菜、纺棉纱、做鞋子,到老仍然操持家务。
我们母亲走得早,父亲念家有老母及儿女小,一直没有续弦。母亲去世10年,父亲才在同事们多次撺掇下找了一个,父亲两边要负担。
父亲最仁义,善待亲友邻。
无论远亲或近邻,若有机会到了父亲工作地,父亲无不热情款待。有亲友去借钱,父亲尽力帮助,有的一借没有还。
我有个叔伯的伯公,父亲每次返乡,奉上5元、10元。
父亲那年去砂子岭看姑妈,一次奉上10元。
当地有个邻居,也借了我家的钱,并且没有还。
那年月,当地一个农民劳苦一年,生产队分配收入不过百元左右。少的一年分配收入仅几十元,极个别好的生产队才有200元,那是相当了不起了。
广大农民“缺衣又少粮,蔬菜半边粮。家中穷叮当,时常饿肚肠”。
因此,那年代5元、10元可是大礼哟。
父亲若不节衣缩食,哪里还有分文多余?我们若不知书达理懂孝顺,父亲哪有余钱支助亲友邻?
我知道父亲辛苦,不想依赖父亲,为生存,我小学时代星期天或假期便与几个小朋友到生产队干活,为的是挣几两奖励粮(那时靠劳动挣奖励粮,那年代粮食宝贵哟)。
家中没有父母,不知受过多少欺凌。记得那年我年仅13岁,在生产队每天仅打3分工,也挣了20多个工分(10分为一个工,男壮劳一天10分工,女壮劳一天7分工),年终决算,记工员少报了我10个工(要辛苦50天的哟),被我查对出来,生产队会计补了我工分奖励谷,却没有补工分钱,辛苦50天的10个工分仅4元多,也不给我,几多欺人。
身边没有父母,所以讲,我们从小“受压迫”、“受剥削”、“受欺凌”。
记得母亲与妹妹去世时,市工作组照顾我们家大米30斤,公社照顾我们家大米30斤,哪知大队粮油保管员丧尽天良,连救命粮也克扣。我们只得到了市工作组照顾我们家大米30斤,公社照顾我们家大米30斤被大队粮油保管员克扣了。
谁讲那年代没有腐败?这便是铁的事实。
谁讲那年代没有不公平?广大群众(那时称社员)普遍穷,区别确实不大。但是,少数干部也有腐败分子。那年月,当地农村广大群众(那时称社员)一年难尝几次猪肉味,大队长家杀只肥猪1两肉也不卖。大四清时,仅清查三、四年时间的帐目,大队个别干部贪污达5千至万元。
也不能一叶障目,那时代,廉洁的干部多,尤其省、市干部比较廉洁。
我的后妈没有到过我们老家乡下,更没有和我们共同生活过,但是,我到父亲那里见了后妈,“妈妈”、“妈妈”地喊得亲切。为什么?尊重父亲,便应该尊重后妈。
喊后妈“妈妈”,应当。喊后妈“妈妈”,做儿女的应尽之孝顺。
我们从来没有顶撞过父亲,我们体谅父亲的艰辛。
中国人重孝道,况且,人人有为父母的一天。
况且,在“极左”年代,父亲也曾蒙冤受屈,远在老家乡下的我们家中也遭受株连。我们深刻地知道父亲心中的苦,生活之艰,做人之难。
做人难,做男人更难,尤其生在坎坷岁月。谁讲“男人有泪不轻流”?其实是“男人有泪无处流”。
那年父亲生病住院两个月,我先后去看望3次。记得有一次身上实在没有钱,无奈之下,还逃过火车票。
我们那时没有能力,不能对父亲尽孝道。但是,一个顺字,却必须做到。
叹父亲,年仅50岁而去世。憾今生,父亲没有享受过儿女的福。倘或父亲不是“极左”年代曾蒙冤受屈,不是生活太艰苦,也不会走得如此早,父亲住院,医药费国家全报销呀。
无悔处,我们对父亲孝顺。
有幸的是,即算“极左”年代父亲蒙冤受屈,也没有群众讲过父亲一句不好的话,也是父亲人好,没有不好的话给人找茬。
父亲,廉洁奉公,正直做人,勤俭朴素。父亲,不卑不亢,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父亲,也当个人大代表,父亲,也实实在在为人民做过有益的工作。父亲,平凡而伟大。
父爱如山,父恩深重。父亲深恩今生难报,不知可否还有来生?来生,只是虚无的迷信,也是人们美好的心理安慰。
父亲教诲永不忘,父亲榜样留后人。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涸的精神财富。
父亲节将临,父亲虽然逝世数十年,写至此,双眼泪如流。看父亲遗像,涕泪皆下。忆父亲,音容犹在。深遗憾,没有让父亲享过我们的福。
倘若父亲今天健在,看到今天大好时代,看到今天人们生活奔小康,看到家中儿孙满堂,又会是多么高兴。
幸而不悔处,父亲生前,我们尊重父亲,亲热后妈,我们孝顺父亲,更没有顶撞过父亲。
幸而不悔处,父亲生前,我们也体恤父亲的艰辛。
父亲死后多年,我去看过两次后妈,亲切地喊一声妈妈,叫得后妈泪如泉涌。
那边一个妹妹(无血缘关系)亲热地喊我一声哥哥,多年记得。
父亲以每月的不多工资,必须妥善安置各方面,实在不容易。父亲是刻苦自己,心系亲人。父亲是严于律己,善待他人。
今天,社会发展了,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提高了,艰苦奋斗不能忘,自力更生不能忘,奢侈浪费不要搞,贪污腐败不应搞。
新时代,好时代,我们要珍惜。
社会发展了,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继承、发扬、光大,孝道不能丢。
今天,多数父母不须要儿女赡养,少数父母多少对儿女还有点帮助,起码,不少父母为儿女们辛勤带孙、带外孙。
中国人民有节俭之民风,尤其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自小受过苦,更是舍不得吃与穿。老人们一旦去世,多少留点辛苦集蓄钱给儿孙,其实,他们分文都是勤俭节约而来。
我们自己也有为父母、为爷奶之日。
在父母有生之年,孝顺父母,应该也必须。
儿女们,要谋生,要干事业,要打拼,要讲做到一个“孝”字,也难得,更不可能时刻陪伴在父母身傍。但是,对父母一个“顺”字应当谨记于心。
过年过节,父母生日,儿女看望父母是为人子之本份。特别是过大年,儿孙们陪父母团年,天经地义。常言“初一崽,初二郎婿”。
特殊原因,实在因故所阻,发个微信,打个电话,不忘问候一声,好言抚慰。人忙,网络不怕忙。
为人儿者连这个对父母最起码的“顺”字也没有,哪还算为人之子?更何况还要留榜样给自己的儿孙。
回忆我们父亲,每逢节日前夕,必有书信寄回问候我们祖母,我也一定有家书问候父亲。
也应知晓,做人难,做男人更难。为谋生,为养家糊口,为工作,为事业,为公事,为国事,打拼不容易。
不拼搏,天上不会掉馅饼。拼搏,也不一定成功。成功还须讲六个字:才能、奋斗、机会。
小百姓,有钱,分文也是辛苦钱。
男人若自甘淡泊,又难免世态炎凉。男人们若不拼搏,又何以养家糊口?
公务员,必须勤勉务实,廉洁奉公。若贪污腐败,党纪国法不容。
人生虽然有许多辛苦,但是对父母的孝顺,却是不可以任何理由而忘怀。
父母死后悔泪长流,不如父母在世多为孝顺。
我们父亲常教导我们:“不羡荣华富贵,不贪不义之财。不忘孝顺二字,不做违法之人”。
我们父亲常教导我们:“贫穷要安本份,富贵不可欺人。不论贫富贵贱,不卑不亢做人”。
父亲节将临,写此文,缅怀我们的好父亲。
父亲节将临,借机会,祝福天下为人之父者。

远平老师讲述

春 风特评撰文
2018年6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父亲   生产队   工分   后妈   分文   父爱   父亲节   祖母   美文   大队   此文   儿女   粮食   家中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