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加油呀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感动中国给予樊锦诗的中肯评价,也是对其一生默默奉献的礼赞。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樊锦诗先生的唯一自传。樊锦诗在自序中说:“我一生的事业以及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敦煌,写樊锦诗这个人如果脱离了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而只是简单重复网上多次发布的那些报道,就写不出一个真实而又完整的樊锦诗。”樊锦诗的人生与敦煌是密不可分的。她坚守一生的事业以及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敦煌,是莫高窟发生巨变和敦煌研究院事业日新月异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是谁守护敦煌几十年如一日?她是出身优越的上海娇小姐,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人生本可以有无数条路,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大漠深处,爬进黑黝黝的洞窟,这一呆就是56年。她走过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人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扎根大漠五十余载,她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1963年,25岁的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前往敦煌,这一去竟是半个多世纪。自此一个上海女孩开始向“敦煌女儿”的转变。

  樊锦诗始终把莫高精神的十六个大字: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牢记于心。她就这样以守护敦煌为己任,一待就是56年。为了敦煌,樊锦诗与丈夫分居长达19年,孩子出生后也没能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潜心石窟考古研究与创新管理,陆续完成敦煌莫高窟的“分层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半个多世纪来,樊锦诗与莫高窟相依相守,她把全部的情感凝结成对莫高窟的一个“爱”字。

  相比于常见的自述传记,《我心归处是敦煌》并没有完全采用线性的叙事策略。一方面,樊锦诗在自述中用了大量笔墨回顾常书鸿、季羡林、饶宗颐、段文杰、宿白等老一辈学者的默默奉献,大篇幅地梳理讲述了敦煌自身的文化脉络;另一方面,顾春芳对自述材料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将专业性的知识拣选出来,单辟章节,并以自述之外的文字材料将其填补、扩充。有关于樊锦诗自己的求学、工作、成长经历,皆融汇于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和敦煌学发展的学术背景中。

  《我心归处是敦煌》既真实全面地写出了樊锦诗的人生故事,写出了樊锦诗亲历的敦煌考古、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事业的风雨历程,照应着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史,深刻揭示了莫高窟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价值;也是樊锦诗等老一辈“莫高窟人”一颗心、一件事、一辈子,择一事而终一生,坚定扛起热爱祖国文化事业的赤子初心与保护莫高窟文物的责任使命,凭借“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守候在西北大漠数载的真实精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种贯穿书本始终的崇高坚守与永恒精神,才使得这本书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此生命定,我就是莫高窟的保护人。樊锦诗用她的一生践行了她的誓言。樊锦诗说:“其实我有几次都想离开敦煌,但是为什么留下来,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命,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得下来。一生守一事,心归处是敦煌。对爱人:“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他们的爱情没有所谓的浪漫,嘴里也从来没有我爱你,可以他们都是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达爱与思念。对敦煌:“她为敦煌尽力了,不觉及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它值得。无数的读者每每读到动人处总会落泪,因为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粹,真情实感的呈现让人潸然泪下。

  通过阅读《我心归处是敦煌》,可以从中窥见“莫高精神”的永恒价值与意义,这也正是时代需要践行并传承的精神力量。如果说,是什么吸引着我们,值得用生命去执着追求与无悔热爱,那或许就是这种永恒的精神,对于代代“莫高窟人”来说是如此,对于大众而言更是如此。在这本《我心归处是敦煌》中,樊锦诗把她的人生经历和敦煌的历史、敦煌的文保工作串联起来。她守护国宝,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数十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我觉得一个人活着就要有一个一心深入去做的事情。有坚持、有奉献。在这三点上樊锦诗都是典范。

  撰写本书的作者顾春芳这样评价樊锦诗:“在樊锦诗的身上,呈现着一种少有的气质,单纯中的深厚,宁静中的高贵,深沉中的甜美。”樊锦诗的气质和优雅是她专注一件事,就是守护莫高窟的精神给予她的坚韧和顽强;她的宁静与甜美,是专注于一个人,就是爱情给予她的温柔和爱意。一个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无论对人还是对事一辈子都始终如一,这是最令人佩服和动容的地方。一个人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安之若素、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非有至高的精神境界所不能。

  反思我们自己,最缺少的就是专注精神。樊锦诗说“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他现在的生命。”专注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专注于当下,专注于一件事。我们生活的世界,信息频繁复杂,我们的大脑中的想法也跃跃欲试,这时候专注就变得尤为重要。比如无论是否喜欢,专注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专注阅读一本书,研究其内容和所传达给我们的寓意,我们学习到的会超过书本本身。专注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我们要跟樊锦诗学习的,正是这种专注、真实、纯粹的人生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敦煌   敦煌石窟   未名湖   莫高窟   大漠   洞窟   开拓进取   自述   美文   专注   事业   真实   精神   生命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