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与孤独之美

寂寞与孤独之美

朋友说: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喧闹缤纷,可是心灵深处却越来越感到孤单与寂寞。其实,孤寂是有益健康的,更有益于生命的境界。孤寂便是体味一种宁静、安定,犹如静静地迷人花香,细细嗅闻,洋溢心灵,抚慰灵魂,追问生命,有什么还可以与孤寂相比。

我总是不太喜欢喧闹的地方,反倒是在日益繁忙的都市里每天拼命奔波来回于工作与生活中,以及各种繁文俗节之间,哪一天不是一身疲倦?回到家中,品着荼香、书香。那种独自一人坐拥在自己的王国享受孤寂的感觉,才成了最迷人的甘酿。谁说只有野兽与圣人才喜欢孤寂,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些恰如其分的孤寂时刻,来完整他自己的生命。

孤寂并非单指一人,孤寂是一种心情、一种境界。孤寂的人最爱独处,一个人静静地站着,坐着,躺着、看着周围的风景,听着风吹过的声响,让阳光照耀着自己的全身,什么都不去想,因为没有什么值得此时此刻去喜、去怒、去哀、去乐。那心情正象佛语所云:“超然世外“,享受着整个世界,却不为它所动。

孤独不是空虚,寂寞不是颓废,孤寂的人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渴望、追求。工作中的人是难有孤寂感的,因为,有事可干是工作最大的贡献,并非只是供养生计。

在滚滚的万丈红尘、灯红酒绿中,如置身荒漠,笑傲红尘,也是人们说的一种孤寂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这些大概都是前人们孤寂的境界吧。伯牙之琴声,世间惟有钟子期可懂,子期一死,伯牙摔琴便也好理解了,然而最可悲的是没有一个人能赏识认同自己的事业,那就要遗憾终生了。孔子三千弟子生前围绕在身边,可他老人家还要说:“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莫天夫”(了解我的人可能只有老天了)。梵高一生潦倒穷困,无人赏识,死后却殊荣,那种活着时的孤寂,有谁可以体察。

现在的人越来越害怕独处,怕一个人面对自己赤裸的灵魂。要尽力的去找热闹的场所,把自己的孤寂忘掉,其实也是不明智的做法。逃避是不愿意从内心做起,不愿意去静下心来做事,思考,去整理自己凌乱的事物和心情。所谓的举刀断水,借酒浇愁,实在是无用功。

如果是无人理解,尤其是月下独酌,以至于凄凉的心境都出来了,那么不妨赶快开始自我剖析和内省,跳跃前进、完善自我的机会到了。如果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极品式的孤寂,那么也真是该恭喜了。人若活到这样的境界,只有山水日月树木青草为伴,可以共语,可以互通,又只有让后来人可以了解品味,但想一下那如水的月光之中,对影成三人,衣衫飘动,心情散落,孤独剪影,闪闪烁烁,此情此景,如斯美也!

寂寞与孤独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正象   梵高   繁文   月下   孔子   孤独   寂寞   美文   喧闹   孤寂   红尘   境界   灵魂   生命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