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路


风雨人生路

提起若笠塬,世人知之者甚少。它东邻南川,南连会宁新庄塬,西望榆中北山,北接滔滔黄河,是个雄鸡一唱三县闻的地方。这里沟壑纵横,山丘连绵,地广人稀,十年九旱,地处陇中,靠天吃饭,这里,也是我乡愁满满,终身怀念的故乡。

常言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我心中的天堂是故乡。是故乡的一方水土养育了我。是父老乡亲送我步入了一路风雨一路歌的人生大舞台。

1956年秋,我刚满8岁,被父母亲送去上小学。那天,蓝天白云,艳阳当空,通往学校的小路两旁,刚深耕过的田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远方的村庄以及旱塬上顽强生长的老榆树,让我幼小的心灵里曾经萌发出多少奇异的遐想!

学校设在离家 3 公里远的一座古庙里,那里聚集着周边十里八村的数十名孩童,只有一名教书先生,他是当地的读书人。不久,学校搬到距古庙不远的一个名叫三福湾的小村庄,县上派去了一位平堡籍的吴贵德老师。1958 年人民公社化,学校又迁往我家所在的曹岘村,借用本村一户姓魏人家的私宅办学,开办了学生食堂,学生在食堂集体用餐,吃饭不要钱。那时候提倡扫除文盲,乡亲们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规模扩大了,教师增加到4人。三年困难时期出现反弹,1962年我小学毕业时,班上仅剩8名同学。山区学生勤奋好学,不怕吃苦,老师们一个个和蔼可亲,教课也特别负责认真。因此,我们班参加县上统一举办的升学考试,全部被录取,我还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如愿地进入到靖远一中就读。

风雨人生路

像我这样出生在偏远山区的穷孩子,初到县城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无边的房舍,长长的街道,车水马龙,好不繁华热闹。学校建在乌兰山下,高高的牌楼,宏伟的大礼堂,宽阔的操场,偌大的图书馆,里面收藏着那么多书籍,一眼望不到头的教室和宿舍。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男生和女生,老师们操着不同的口音,这一切,都让我深感新鲜和好奇。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是我心目中的乐园与天堂。在这里,我度过了六年美好的时光,学到了终身受用的文化科学知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校长吴之瑛作风朴实,工作扎实,知识渊博,廉洁勤奋,善待师生。恩师刘衷、张克让、雒鸣岩、马志高、杨之典、刘郁峰、李广华、刘伯民、齐占禄、李明田、杨从……他们一个个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高风亮节永远鼓舞着我,使我终身受益。更让我欣喜的是,在校期间我曾两次进京,三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首长,同时还畅游了大半个中国,这是我人生中极不平凡的经历,是我今生今世铭心刻骨的一段美好时光。

1969年元月,全国兴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母校为“老三届”联合举办的毕业典礼会上,给每一位毕业生发了一把铁锨头,让他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我又返回故乡,在生产大队刚办起的戴帽初中当了民办教师。那时,公派教师都回了本大队,山区学校只好聘请民办教师做掌门人。当时,我20刚出头,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每周30节课,还当班主任,语文、数学一肩 挑,有时候,就连音乐、体育也得上。从早忙到晚,课表排得满满当当。报酬是由生产队记工分,参加生产队分红。到了寒暑假还得回生产队与社员同劳动,收麦、犁地、碾场、放羊,啥农活都得干。这样,一干就是三年。期间,我不仅学会了全部农活,还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段经历,后来也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1972年,靖远师范开办中学教师培训班,我离职去那里上学,结业之后,转正分配到曹岘公社任中学教师,我躬耕教坛的汗水与爱心依然播撒在家乡的大地上。那时候,白天上课,晚上批阅作业、备课。到了星期天,还得走村串户忙家访。人是苦了点,但看到山区的孩子们走进学校受教育,沐浴着知识的雨露和阳光,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幸福与欢畅。

1974 年秋,我奉调赴若笠中学任教。在那里,我承担高中文科教学工作,连任了五个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同时兼任文科教研组组长。当时,恰逢学校在建,半天上课,半天劳动。我带领学生筑围墙,打土坯,南湾梁开荒,七条沟种地。为了学工学农,也曾带领班级到县风雷机械厂、县农机厂操作机器;去刘川平田,帮生产队深翻土地……每学期集中劳动的时间不下20天。直至1978年恢复高考,大学开始招生,这种状况才有了根本扭转。此时,我已经年届而立,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沉重的家庭负担使我失去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遇,酿成了终身的遗憾!

1981年秋至1995年秋,在曹岘中学度过的14个寒暑,是我40年教书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顺应时代的发展,我报名上了北京自修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进修语言文学,经过连续三年挑灯苦读,我积累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收获满满。是党的好政策,使我精神焕发,干劲倍添。作为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把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奉献给家乡的孩子们,让他们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出穷山窝,融入外面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愿望与梦想,更是我孜孜不倦的奋斗和追求。为此,我呕心沥血,茹苦含辛,早起晚眠,劳心费神,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每当孩子们取得一点成绩和进步,我都深感欣慰。我的工作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我也因此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并肩负着学校教导主任的光荣使命。工作之余,我利用手中的笔歌颂家乡的变化,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发乡亲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天长日久,竟有数百篇稿件被媒体采用。部分稿件还在省电台播出,在《甘肃日报》发表。

风雨人生路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1995 年 9 月 20 日,可算是一个转折点。就在这一天,县教委一纸调令,让我的命运有了转机。从此,我从偏远山区来到繁华的县城,从繁重的教学第一线转入了为教学服务的新领域。临行前,乡政府和学校为我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乡上领导以及同事们热情洋溢的鼓励和鞭策令我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惜别了贫穷的山区和淳朴的乡亲,走进靖远教育中心,我的思绪万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时,我已年近半百,教委领导考虑到我带着家属和孩子,为我配备了两间临时用房,一间办公,一间用作生活起居,这不仅大大方便了我的工作与生活,而且让我的心里倍感温馨。时间过得真快,在县教委大院一住就是七个年头。期间,我服从和服务教委的中心工作,还时常协助办公室编发一些新闻和时评稿件,对外开展宣传。日积月累,有数十篇稿件在各级各类报刊登载,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1998 年,我荣幸地被评为县十佳通讯员,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同年秋,我被安排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从事小学校长及教师培训工作。我一贯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普遍好评,不仅获得白银市科教兴市优秀教师的殊荣,还被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2002 年春,我被指定参编《靖远县教育志》,负责查阅档案、搜集整理资料,同时担任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撰稿人。我把自己关进档案室里,一边查阅文档,一边做笔录,全神贯注,细致认真,经过连续两年不懈努力,一份完备而翔实的记录全县教育发展历程的材料终于出炉了。其后,又受曹岘学区委托,编写完成了《靖远县曹岘乡教育志》。由于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在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我被评为靖远县优秀教师,并荣获县园丁奖。

人生苦短。转瞬之间,我人生的航船驶入了家庭生活的港湾。2008年6月的一天,单位的一桌便餐,为我40年的从教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在我看来,自己仍然桑榆未晚,蔚霞满天。我继续前行的脚步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变得更加从容、坚定与自信。

回顾退下来的这10余年,我坚持尽力尽心,服务家庭和社会,整理出版了《星光集》《岁月集》两本小册子,前者还荣获白银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资助。经过周密细致的走访、调查、搜集、整理,编纂出版了《靖远营防王氏宗谱》,受到家族的一致推崇和好评。

10余年来,我还创作发表了不少内容健康向上,讴歌时代风云,弘扬正能量,为民族复兴呐喊助力的不少诗歌、散文和游记,部分被国家级或省内外10余部图书收录,作品还多次获奖。2013年,我被吸收为省作协会员。2014年,在靖远县第四届作家代表大会上,荣幸地被聘请为县作协名誉主席。

10 余年来,我多次随团出游,足迹遍布海南在内的20多个省市、香港澳门特区以及东南亚5国,亲眼目睹祖国的无比壮阔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精彩的外部世界,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厚爱。发表在2012年总第100 期《白银宣传》期刊上的《靖远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我饱含激情,倾注全部爱心撰写这部长诗,试图通过语言的表达,激起读者心灵的浪花,产生思想的共鸣,把读者对祖国和家乡热爱之情转化为撸起袖子干,甩开膀子搏的实际行动,把祖国和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黄忠八十不服老;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佘太君百岁挂帅出征。作为普通人,也许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英雄壮举,但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老有所为,奉献余热,力所能及地服务家庭和社会,总是可以办到的,我愿为此不遗余力。

风雨人生路



作者简介

王世北,甘肃靖远人,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新闻、散文与诗歌创作,数十年来笔耕不辍,不时有诗文见诸报刊或电台广播。著有《星光集》《岁月集》等。系靖远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靖远   白银市   靖远县   人生   生产队   教委   乡亲   美文   故乡   山区   祖国   家乡   风雨   教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