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年那月那些书

杜学英

散文:那年那月那些书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那时乡下文化生活简单得很,没有电视,唯一的有线广播有时还不正常。再说了,即使正常,小孩子们对广播里的内容也不感兴趣。小孩子们唯一感兴趣的,便是那些各式各样的小人书。

尽管当时小人书价格极其便宜,只要几分钱一本,但是对于一个贫困的农家来说,这点钱父母也不会轻易给的。于是,我只好从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中一分一分地积攒。等到觉得够买一本小人书了,便偷偷跑到当时公社的书店里去买小人书。慢慢地,《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之类的小人书我攒了不少。小人书里一个个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对年少的我产生了极大影响,当时我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参军当兵,做一名英姿飒爽钢铁战士,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实现。

包产到户后,每每棉花大丰收,我们这些皮小子们便总会闹着和大人们一同去公社的棉厂卖棉花。别的孩子去,为的是解解馋,卖了棉花大人们高兴,总会给孩子买点包子、花生之类的。而我去,则是为了逛书店。父亲卖了棉花,往往慷慨得很。我一旦拿到父亲的赏赐,便飞似的往书店奔。一到书店,便如饥似渴地挑选起爱看的小人书。挑选完毕,抱着六七本小人书去和售货员结账,那种自豪感写满了小脸——平时抠门惯了的咱,这回也大大方方地奢侈一回!

那时,生性内向的我一有空就闹着母亲去姥姥家,不为别的,为只为当时姥姥家有很多舅舅看过的小人书。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姥姥家有一套《岳飞传》的小人书,至今那些名字仍记忆犹新——《岳飞出世》《枪挑小梁王》《岳母刺字》《青龙山》《岳飞挂帅》《大战爱华山》《藕塘关》《牛头山》《岳云》《黄天荡》《杨再兴》《小商河》《双枪陆文龙》《大破金龙阵》《风波亭》……一到姥姥家,我便钻到姥姥的小黑屋里痴痴地看个没完,以至于忘记喝水吃饭……

不可否认,小人书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小人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小时候那种把拥有一本小人书当作最大快乐的记忆,将永存心间!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商河   达州   上个世纪   包产到户   武工队   华山   小人书   美文   棉花   公社   贫困   散文   稿件   平时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