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逛庙会

乡土散文:逛庙会

逛“庙会”是件很幸福的事

老家佛岗有个庙会,是阴历十月初十。起源于明代,原来村东沙岗上有座佛尔庙。周围十里八乡的人到庙里烧香拜佛,小商小贩们看到人多了,就在庙外摆摊赚钱,渐渐的成为定期活动。后来庙没有了,庙会却留了下来。

过去的年代交通不方便,买卖东西就成了问题。有了庙会以后,每到这一天,各地做生意的人就会来卖东西,十里八乡的百姓要去买商品,非常热闹。

经常不见的亲戚朋友利用庙会机会走亲访友,聚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叙叙旧、谈谈心,同时也见见主人家其他朋友。有时间还会到庙会上逛逛风景、瞧瞧热闹、娱乐娱乐,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庙会既联络了亲戚间的感情又解决了买卖东西的问题,还能结识新的朋友,更主要是庙会很热闹,让人开心,可谓是一举四得。

庙会上的东西很多,有生活用品、服装衣帽,还有各地的小吃,甚至还有牛、羊、马、猪以及锄头、铁锹、木掀等等一些农具。还有打把式卖艺、说书唱戏、卖狗皮膏药,应有尽有。

小时候最喜欢去亲戚村里逛庙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吃,吃一顿有大肥肉的大锅菜真是幸福。因为那时候家里不富裕,吃的是粗粮淡饭。给亲戚提点礼物,这是大人事先预备好的,也就是两斤点心,什么桃酥、小饼干、蛋糕等等,这些食品用纸盒子装,上面用一个花纸装饰,再用纸绳子捆住,提在手上轻飘飘的,跟着大人一起走亲戚。再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跟着大人就去了。有的人走亲戚更简单,在庙会上买两斤油条就行了。

乡土散文:逛庙会

去姥娘村逛庙会更是一种幸福,兄弟姊妹几个陪伴一起去,然后分开去姥娘家和舅舅家。那时候不实行计划生育,母亲的兄弟姐妹也很多,还有母亲的长辈也很多,所以亲戚就很多。

母亲事先把亲戚分开,约定谁去那家亲戚。由于亲戚家生活水平不一样,富裕的家谁都愿意去,这样能吃上好东西,也就是说是多吃点猪肉。

但是难不倒我们小孩子,分到了穷亲戚家,会把礼物往亲戚家一放。说是到庙会上玩,趁机跑到富裕亲戚家去蹭饭,这家大人也是很高兴,说明自己人缘好。再说也是自己外甥和外孙,不是有一句土话:“外甥是姥娘家的狗,吃完就走”。

大方的亲戚还会给小孩子家零花钱,虽然只是几毛(角)钱。那时候物价低,这些钱也会买不少东西。会拿着钱到庙会上买些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村里的庙会主要是玩,这一天学校是要放假的,名义上为了让学生们玩一天,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回家招待客人,因为学校的老师大多数人是本村民办老师。

亲戚朋友要来,母亲会做平时舍不得吃的猪肉白菜炖粉条和白面馒头,我们也跟着沾着光,吃得自己满嘴是油。穿上过节才能穿得新衣服,还能见一见七大妗子八大姨,还有一大群表姐、表妹、表哥、表弟。我们家的表亲真是太多了,让人数也数不清。大家聚集在一起说说笑笑,真是比过节还要热闹。

乡土散文:逛庙会

我们时不时跑到庙会上去玩看看热闹,庙会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叫卖声、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可真热闹,五花八门的东西让我看不过来。先说那卖吃的,香甜的巧克力惹人喜欢,酸甜的冰糖葫芦让人馋掉牙……再说那卖儿童玩具,各种各样的大气球,五颜六色可爱小兔、小猫毛绒玩具,各种造型的小面人。最吸引人是做糖画,只见做糖画的人用勺子舀一勺子糖稀,把一个竹签放在板子的中间,开始以竹签为中心,用糖稀画各种图案,有龙、凤凰、蝴蝶……,然后放在一边晾晾,晾好了就可以吃了,看着这些精致的艺术品,真想买一个尝尝,可惜兜里没有钱。现在想起来逛庙会的确是件幸福的事。

现在由于工作很忙,亲戚村的庙会不去了。老家的庙会还是要回去的,现在逛庙会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父母早已过世。回去的时候到本家的亲戚以及小时候一起玩的同学家坐坐说说话。


审阅:王俊章

简评:文章描绘了庙会的热闹与“我”去姥娘村逛庙会的欢快景象,表现了“逛庙会的确是件幸福的事”。文章结尾简要叙述了现在回去逛庙会的原因与心态,反衬出当年的浓浓幸福味,令人回味无穷。

终审:严景新


作者:郑来福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来福   糖稀   竹签   勺子   庙会   乡土   外甥   娘家   美文   富裕   亲戚   散文   大人   热闹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